据青浦区农委主任吴希铭介绍,青浦水面积多,且历年来形成的渔塘数量也不少。由于近年来渔塘养殖捕捞水产方式的转变,再加上标准化塘埂改造,渔塘的塘埂宽度一般都能达到4至6米,如果塘埂全部利用起来种上经济果林的话,全区能增加上千亩的绿化面积。
今年上半年,青浦区已在部分农业合作社以及养殖户承包的渔塘塘埂上开始试种约500亩经济果林,下半年可推广种植至1000亩,明年则可在全区所有的渔塘塘埂上种上经济果林。通过充分挖潜,利用渔塘塘埂两侧未利用地进行造林,青浦就可增加森林覆盖面积2000余亩。
“要在渔塘上种经济果林,以什么品种为最佳?”吴希铭告诉记者,大莲湖果业专业合作社从江西广丰马家村引进的优良果树品种“马家柚”,通过近六年的试种已获成功,前些年开始产出“青浦本地红柚”,其口感清爽、脆甜,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青浦农委便决定以红柚为主打品种,每亩一次性贴补1800元。
吴希铭说,上海郊区“一产”向“三产”发展,这种做法既可美化乡村环境,又可增加绿地面积,同时,如果今后与旅游农业结合并发展林下经济的话,一定能增加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的收入,也可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采摘的好去处,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