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字自古是治理的重要工具。然而,也有一些部门和地方热衷于造数字、晒数字、玩数字,用各种光鲜数字将真实情况和问题掩盖,甚至出现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错误导向。
有些时候,群众的亲身感受是检验数字真实性和含金量的简单有效方法。近些年,有网友“悬赏”巨额资金邀请当地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也有记者提问官员家里是否用空气净化器。这些看似“较劲”的提议提问里,其实蕴含期待:期待群众切身感受被重视,期待统计数字对接群众感受,期待从群众感受里看到工作的成绩或不足,而不仅是盯着宏观的或面上的统计数字。
诚然,个体的感受有局限性,点上的事实并不代表面上的情况。但是,在分析、评价工作成绩或不足时,引入群众感受,也就多了一个参照系。既善于运用统计这门精细科学,又保持对群众感受的敏锐觉察,使二者相互印证,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切合民意、贴近实际。
从选人用人中的唯票唯分,到名目繁多的各类数字考核指标,实际工作中对数字过度依赖的倾向还不少。破除“数字”依赖症,没有捷径可走,惟用好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武器,多接地气、多攒人气,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而已。
(闻君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