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陈老师如往常一样准时来到教室准备讲课时,同学们的起立问好,让她有些诧异,但转而是更多的欣喜和赞许。谈起这样的礼仪,陈老师点头称好,“上课礼的进行在一方面是对学生们的提醒,使大家能够尽快调整好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另一方面,师生相互问好也可以促进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沟通。”
授课环境变得温馨
人文学院学生汤培文说,在自己的印象里,离开中学后,已经有好几年都没有在课堂上起立问好了,刚开始时多少有些不习惯,但当听到同学们齐声问好时,整个课堂的授课环境顿时显得温馨起来。小汤同学认为,表面上看,这只是课堂礼仪,培养大家尊师重道,其实,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学会如何做人。课堂礼仪是做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修身”的开始。
人文学院的张婷是班长,现在,每节课前他都喊“起立”,他特别支持这样的上课礼仪:“准备好笔记本等上课必备的文具和书籍、讲义等,安静端坐,恭候老师的到来,不仅是对老师的尊重,课堂内学习的氛围也浓重了许多。”经管学院梁雅婷说:“现在我们谈大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怎么做?就该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堂礼仪有助于改善学生上课的精神状态,调动同学们听课的热情;同时,明礼才能修身,实施课堂礼仪,其意义在于以小见大,将文明礼仪贯彻在学生的举手投足之中,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不学礼仪无以立身
应用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刘胤杰透露,从课堂礼仪开始,学校将在全体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修身”工程系列活动,还将举办礼仪讲座、人际关系讲座、道德修养讲座、人文素质讲座、大学生文明礼仪演讲比赛等活动。
刘胤杰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一个民族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形象的标志。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告诉其弟子“不学礼,无以立”。礼仪素养是立身处世的基础,文明礼仪是人生道路上的通行证,齐家、治国、平天下皆始于修身。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能够为大学生成人成才、实现梦想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学生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真正学会做事。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