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共同牵头的“复旦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附属金山医院、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附属浦东医院(筹)、附属青浦区中心医院(筹)、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筹)、附属华山医院北院。联合体成立有管理委员会及各相关工作小组。
“儿科医疗服务具有其自身特点。专业化管理、分级诊疗、集团化运行,在国外发达国家已有成熟经验。”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教授表示,在我国,由多家三级医院“横向”组合的儿科医联体模式尚无先例。复旦儿科医联体从大学附属医院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在国内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尝试,期望通过联合体内资源、利益、责任等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破解儿科诊疗目前面临的困局,让更多患儿能较为便捷地得到“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这是一种突破原有医疗联合体模式的软硬件全面合作。根据初步构想,今后9家医院的儿科将实行统一标识、统一着装,基本医疗配置及医疗质量统一管理,专科医院与综合性医院的儿科医务人员“柔性流动”并统一调配、统一排班,依托儿科医院平台进行各医院儿科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的“同质化、全程化”培养。儿科医院的学科主任与成员单位的执行主任以“双主任制”共同负责科室发展。
作为先行先试者,儿科医院传染科副主任王建设已被派往金山医院担任儿科主任,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陈超现在则同时兼任青浦区中心医院儿科双主任之一。
复旦儿科医疗联合体架构内现有儿科床位1500张、儿科医生500余名,年儿科、新生儿科门急诊总量约300万人次,出院病人数5万左右(其中,“龙头”单位儿科医院现有床位800张,年门急诊人次220万),约占全市儿科医疗服务总量的三分之一。“经过1-2年的融合期,我们希望复旦儿科医疗联合体的紧密型能够日益凸显出其优势,不光是提高儿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覆盖面,更要体现出在同步运行之后的‘同质化’和‘差异性’。”
黄院长向本报记者介绍说,以目前复旦儿科医联体内的9家医院地址所在,就涵盖了全市18个区县中的闵行、徐汇、黄浦、杨浦、静安、浦东、青浦、宝山、金山9个区。一旦医联体内从招聘、培训计划到轮转、考核制度都真正实现了协同运作,广大患儿的就近就诊、慢性病治疗的连续性等便容易解决。在整体提高各医院儿科水平的同时,医联体对儿科疑难危重病的诊疗也会有所“分工”或“侧重”,比如妇产科医院的新生儿危重急症、金山医院的小儿呼吸科等。
下一步,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还将在医联体成员的基础上,将优质儿科的服务逐层延伸到社区,犹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发枝散叶。“当然,仅以1:1.7-1:1.9的床位人员比这一项要求来衡量,眼下我们儿科医联体的医生、护士、医技人员……什么都缺。”黄国英补充道,他与他的同事们毫不讳言“困难很多”,但依旧信心满满。
首席记者 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