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人物/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马来西亚皇家空军司令罗德扎里·本·达乌德上将
~~~——马来西亚皇家空军司令罗德扎里·本·达乌德上将
~~~——马来西亚皇家空军司令罗德扎里·本·达乌德上将
~~~——马来西亚皇家空军司令罗德扎里·本·达乌德上将
~~~——马来西亚皇家空军司令罗德扎里·本·达乌德上将
     
2014年04月1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突发事件使“军中精英”应对失据
——马来西亚皇家空军司令罗德扎里·本·达乌德上将
雷炎
  在马来西亚军界,“59岁效应”比比皆是,“别出事,别惹事,免得晚节不保”,是许多快要退休的军事将领的心态。可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对现任马来西亚空军司令罗德扎里·本·达乌德上将而言,突如其来的MH370航班失联事件令其措手不及。由于种种原因,他在过去几十天的情况通气会上屡屡失态,发布前后矛盾的信息,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新闻拉锯”遭到质疑

  在MH370失联事件发生之初,马方反应其实不慢。3月9日,马来西亚空军司令达乌德便出现在记者见面会上,他表示航班失联前,相关航空管制区监测中心都没有收到该机的任何异常信号,只是雷达记录反映其有折返马来半岛的迹象,随后便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接下来,达乌德的每次出场就成为与媒体记者的“新闻拉锯战”,记者们频频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让仓促上阵的达乌德难以招架。

  3月11日,马来西亚媒体以达乌德为消息源报道称,马空军雷达站最后一次探测到MH370的时间是8日2时40分,客机位于马六甲海峡最北端的霹雳州外海。而此前马来西亚民航部门认定MH370是在8日1时20分在越南胡志明市管制区与地面失联的。达乌德提供的消息如果成立,就意味着MH370在民航雷达上消失后,又被军方雷达捕捉到踪迹,而且“现身”的位置不是当时多国搜寻力量密布的南海和泰国湾,而是马六甲海峡。

  如此惊人的消息一出,顿时舆论哗然。没想到作为当事人的达乌德马上出来辟谣称相关报道是错误。然而,仅仅几小时后,他又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承认军用雷达在8日2时15分许短暂监测到一架“不明身份的飞机”。15日,这架“不明身份的飞机”被确认为MH370。由此看来,马来西亚媒体11日报道的消息基本正确,那么达乌德为何自摆乌龙,先否认再承认呢?是能力有限,还是玩忽职守,抑或知情不报?

  一些东南亚政治学者分析称,马来西亚不是经常发生“紧急事态”的国家,而该国的精英政治使其政府和军队很少受到舆论监督。于是乎,他们在“有事”之际的应变和耐压能力大打折扣。正如MH370事件中,达乌德和其他马来西亚高官在情况介绍时反反复复,遮遮掩掩,结果被淹没在质疑声中。

  “精英军官”荒腔走板

  如果不谈马航失联事件,仅从达乌德的从军履历来看,倒是显得“光彩照人”。达乌德出生于1955年,18岁从皇家军事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飞行员,次年赴澳大利亚接受基础和高级飞行课程,曾担任第12、17飞行中队的中队长。1988年起,达乌德开始担任行政职务,包括防空司令部参谋、第一空军军区司令等,直至升任空军司令。此外,达乌德还是新西兰空军指挥参谋学院、马来西亚国民大学武装部队国防学院和巴基斯坦国防大学的毕业生,拥有国防研究与战略研究两个硕士学位。这位富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老牌飞行员,居然在马航事件中荒腔走板,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其实,达乌德领导的马来西亚空军也存在“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问题。马空军现役军人1.5万人,装备战斗机近70架,运输机和教练机超过百架。此外,马空军的特种部队“帕斯库”由大名鼎鼎的英国特种空勤团和美国三角洲特种部队负责训练。可是,这样一支名声在外的部队,在保卫马来西亚的任务中却显得“力不从心”。马空军承担着保卫马来半岛(简称“西马”)和婆罗洲、沙捞越、沙巴(这些地方习惯被简称为“东马”)的任务,并确保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安全,尤其马来半岛和东马之间隔着大片海域,其中大部分都不属于马来西亚的领海,马空军的管控范围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由于长期地理隔绝,使得马空军不得不“分区防御”,即第一空军军区负责“西马”,而第二空军军区负责“东马”,久而久之,马空军内部也就形成了“西马派”和“东马派”。

  “蓝天精英”面临难题

  马来西亚空军面临的更大问题则是“万国牌”装备导致后勤问题“爆棚”。1980年,马空军购入88架美国海军退役封存的“天鹰”式攻击教练机,却遭到美国总统里根的刁难,使采购计划被迫延迟4年。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马来西亚原本打算用于升级88架“天鹰”的资金只够升级40架了。战机升级的主要内容是植入新的武器数据线,使其能发射美制AGM-65B“小牛”导弹。不过,马来西亚当时并未购买“小牛”导弹。花费大笔资金为战机增加使用某种武器的能力,却不购买该武器,这几乎成了后来马来西亚武器采购决策的“特色”。

  1986年,马来西亚将40架完成升级的“天鹰”战机运回国,编成2个中队。可是,在随后的7年里,一半“天鹰”坠毁,该型战机不得不在1994年全部退役。更可笑的是,马来西亚遗留在美国的48架未升级的“天鹰”战机却被美国每年索取“泊机费”。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96年马来西亚花钱请美国人代为销毁这些“天鹰”。

  为了填补“天鹰”退役造成的战力空缺,马来西亚又于1995年从英国买来28架MK108“鹰”式战斗/教练机。可是,情况依然糟糕。“鹰”式机服役至今已摔掉10架,马空军被迫撤销驻婆罗洲的第9中队建制,导致一半领空“不设防”。剩余的18架“鹰”式教练机也饱受后勤困扰,如今能出勤的“鹰”式机只剩5架。

  用5架教练机来应付全部空军战机飞行员的训练任务显然不靠谱。2006年,马来西亚购入8架意大利MB-339CM教练机应急。由于MB-339CM是当初被“鹰”式教练机淘汰的品种,马来西亚受训飞行员在飞过MB-339CM后,还得在“鹰”式机上再飞一遍,才有资格驾驶真正的战斗机,马空军新训飞行员的进程因此被延长了。 雷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专版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博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6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8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9版:好吃周刊
   第B20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2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22版:优游食林/好吃周刊
   第B2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24版:广告
突发事件使“军中精英”应对失据
俄两舰队将地中海军演 回应北约在该地区行动
美韩空军举行联合演习 上百战机练焦土化打击
韩国拟斥资填海建机场 建成后可用作前线基地
俄“冷战轰炸机”力压北约“反导盾牌”
新民晚报人物/军界瞭望 B06突发事件使“军中精英”应对失据 2014-04-17 2 2014年04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