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专版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2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3年度上海精神文明好人好事
  ■ 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居民丰一吟家庭

  丰子恺后人热心公益,免费提供百余作品

  丰子恺作为现代画家,文艺大师,留下了许多栩栩如生的漫画作品。其女儿丰一吟等亲属自筹资金在陕西南路购置了房屋,以民办公助形式,获准注册了丰子恺旧居陈列室,作为民间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自2010年以来,接待参观人数达3.5万人。为普及、宣传和推广漫画,陈列室与多所学校联手,连续举办三届“丰子恺日月楼杯儿童漫画比赛”;与同济大学、季风书店等单位合作,免费开展丰子恺文化艺术讲座,在沪上声誉鹊起。2013年5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七部委联合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征集活动,丰子恺漫画入选全国刊播首批作品。当有关部门联系陈列室,商议稿费时,丰一吟等毅然决定把丰子恺先生137幅作品的版权全部无偿提供,作为全国公益广告的作品。丰子恺旧居陈列室提供的作品为全国各省市之最,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如今,丰子恺先生的作品遍布全国各地大街小巷,传递着中华传统美德的正能量。

  ■ 上海巴士电车有限公司二分公司13路司机刘银宝

  昏迷前一刻,挽救一车人

  刘银宝,男,52岁。2013年7月4日上午8时20分左右,刘银宝驾驶着13路公交车一路行驶到长宁路427号门口时,突感不适。显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状况。停车,拉手刹,放空档,同时打开车门,招呼乘客下车——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他用了20余秒完成了这一连串的动作。正因为他及时采取了刹车措施,从而保障了一车乘客的安全。当时正值早高峰,车辆行驶在市区车流量很大的地方。要不是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刹住了车,很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车门打开后,有三名乘客没有离开,照顾刘师傅直至120急救车赶到。120急救医生上车查看刘师傅的情况时,被眼前的情景感动了:“司机已经昏迷了,连大小便都失禁了。但他的手仍然紧紧地握住手刹,脚也死死踩在刹车踏板上。”急救车将刘师傅送往附近的华东医院。“一定要抢救好这位司机!”华东医院为刘师傅开启了绿色通道,并由院长俞卓伟带领众科室一起参与抢救。经诊断刘师傅为脑溢血,脑干2/5出血,情况十分危急。经过医院医生全力抢救和精心护理,如今刘银宝已经清醒,并逐步恢复意识,正在进行康复治疗。而刘银宝也成了领导和同事们口中相互称赞的好职工。

  ■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医生杨永康(马来西亚籍)

  3年献血22次

  全国首位捐赠造血干细胞外籍人

  杨永康,男,36岁,马来西亚籍,东方医院工作。2006年9月,杨永康进入同济大学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在同济求学期间,3年献血22次,献血量相当于两个成人的血量。截至目前,他已累计成分献血80多次。2012年4月,他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全国首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外籍志愿者。他在临床工作中,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执着追求,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他不平凡的事迹,为该院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为中马的友谊之桥添砖加瓦,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赞扬。2006年9月荣获中国政府颁发的中国政府奖学金。2007年9月荣获同济大学颁发的同济大学奖学金。2007年荣获上海市血液中心颁发的“爱无国界奖”。2008年荣获上海市红十字会颁发的“生命奖牌”。2006-2007年荣获中国红十字会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2年荣获“上海市无偿献血白玉兰奖”。

  ■ 青浦区华新镇新木桥村村民陆瑜

  “85后”自强不息,10岁起孝亲持家

  陆瑜,男,24岁,青浦区华新镇新木桥村的一名普通村民,2012年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陆瑜的童年是不幸的:10岁那年,母亲重病,父亲出走。年幼的他选择了坚强,他擦干妈妈的眼泪说,“不哭,我们一定会渡过困难。”从此以后,他撑起了一个家——每天早早起床,帮妈妈穿衣、刷牙、洗脸、做早饭;中午,当别的孩子在学校食堂吃饭时,他却利用短暂的午休时间赶回家给妈妈做饭;晚上,服侍妈妈擦洗身子、煎药熬汤,直至入睡。高中和大学住校时,他就利用周末的时间安排好母亲一星期的饮食。14年来,他是妈妈的“保姆”,更是妈妈的精神支柱。为了让母亲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他会时常陪伴在母亲旁边,陪她说话、拉家常,讲一些学校发生的趣事或者笑话,逗母亲高兴。母亲说:“他在我面前没流过一次眼泪,就像一棵坚强的小草。” 

  ■ 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

  践行爱心公益理念,推动“无障碍电影日”

  自2012年起,广播新闻中心参与推动“无障碍电影”活动以来,全市相关影院已经为残疾人播放了40多场无障碍电影,通过广播新闻中心和SMG播音主持的志愿解说,6000多名残疾人、特别是视障人士感受到了电影的魅力。在2013年10月15日世界盲人日当天,由中心和市残联主办的“首届上海市无障碍电影日”在上海影城和全市17个区县影院同时举行。“无障碍电影”活动积极利用内外资源,运用结合广播特色的立体传播方式,结合中心的志愿者队伍建设,树立起媒体公益品牌:李冰冰等知名人士录制了“990公益报时”、公益微电影《失明33天》。播音主持人无障碍电影解说队伍目前已发展到100多人。活动获得了副市长、市残联主席时光辉等领导的肯定,并形成了定期进影院的长效机制。日前,由中心常务副主任江小青倡导的“举办无障碍电影日活动”等内容,已被写入《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修订)》,将于明年施行。

  ■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教研室、普外科及血管外科主任景在平

  仁心仁术,义卖筹款为患者

  景在平,男,59岁,中共党员,现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教研室、普外科及血管外科主任。历经多年不懈努力,排除万难,在2011年,景教授亲自主刀成功完成了中国第一例球扩式心脏主动脉瓣腔内微创置换术,使得那些开大刀等同“找死”,不开刀犹如“等死”而两难的心脏主动脉瓣膜狭窄的老年患者找到了生的希望。然而,目前这项技术实际救治一位患者需支出30万元,考虑到这笔巨额费用,景教授通过义卖自己创作的书画筹集善款来帮助病人进行治疗。他坚持白天开刀,晚上创作书画,经常通宵达旦创作书画作品,然后举办义卖活动,传播爱心。2013年,景在平教授总计举办了四场爱心书画展,其中在上海朵云轩举办的爱心书画展上筹集到了资金150万。通过景教授以及爱心人士的帮助,迄今为止,总计有9位心脏主动脉瓣膜狭窄的患者成功地接受了免费微创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其事迹被人民网、《解放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 普陀区北海中学沈啸宇等3人

  三男生勇救落水女生

  2013年11月12日,北海中学沈啸宇、张弘、卞海涛同学在东方绿舟进行秋季社会实践活动时遭遇青浦某中学一女生落水,立即下水救人,见义勇为,挽救了一条生命,彰显了生命大义。当天中午,沈啸宇等三位同学听到有人呼救说有人落水,连忙一起奔到现场。此时岸上已聚集不少学生,大家忙成一团。沈啸宇看到周围无人去救,女生生命危在旦夕,从小学习游泳的他毫不犹豫地跳下水去,快速游向渐渐漂远的落水女生,一把抓住女生,奋力一点点往岸边游过来。此时,女生已经出现溺水昏迷的症状。他的同伴张弘和卞海涛在岸上接应沈啸宇同学,看见沈啸宇已慢慢把女生拖到岸边,他们忙一起跳下水把这位女生拉上岸。此时立冬已过,湖水寒冷,但沈啸宇等三位同学不顾一切,下水救人,他们的行为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也感动了所有北海师生!

  ■ 上海凌空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焕皋

  民营企业家集毕生收藏

  投巨资建多所教育场馆

  吕焕皋,男,60岁,民建,上海凌空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民营企业家。2013年10月,民营企业家吕焕皋筹建的上海抗美援朝纪念馆开馆。10年来,吕焕皋以历史传承为主线,以弘扬正气为目的,不顾沉疴在身,投入5000多万元,先后在上海建成了地质科普馆、抗美援朝纪念馆、禁毒教育博物馆、上海民族资本家爱国创业史展馆、知青博物馆、劳模博物馆等场馆,体现了一个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他建成的每个馆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他和20余家中小学签订了“共建地质科普基地”合作协议,吸引了上万名青少年前来参观学习;创建的全国第一家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过渡基地,先后接纳并安置吸毒解教人员700多名;志愿军纪念馆建成后,已吸引数千名青少年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上海法制报》、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等新闻媒体都纷纷报道了他积极回馈社会、担当社会责任的事迹。

  ■ 嘉定区徐行镇圣昊建设工地外来务工人员杨清全

  捐献器官延续生命的“最美外来工”

  杨清全,男,47岁,来自震区四川雅安的建筑工人,和家属一起来上海打工。而就是这样看似朴实无华的农民工一家,却践行着崇高的人生信仰——奉献社会 帮助他人。2013年12月13日凌晨,杨清全突发脑溢血,被判定脑死亡后,家属在无人动员、完全自愿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毅然做出了人体器官捐献的决定,主动提出了自愿捐献杨清全遗体的申请,让生命绽放出最后的绚美光彩。最终杨清全捐献的2个肾脏和1个肝脏,成功挽救了3名重症患者;他的一双眼角膜,也帮助眼病患者重见光明。杨清全由此也成为了上海市的第四例人体器官捐献者,也是嘉定区的首例人体器官捐献者。一颗心脏的停止,却延续了四个生命,杨清全和他的家属是为上海城市建设做过贡献的外来务工者,不仅和这个城市血脉相连,更赋予了这个城市新的时代精神,杨清全留下了雅安的爱走了,但他为其他人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 杨浦区大桥街道金海龙家庭

  半世纪照料邻里,一家三代续写别样“亲情”

  杨浦区大桥街道鸿德坊居民金海龙一家,住在残疾孤老陈积斌的楼上,两家仅五级扶梯之隔。金海龙的父母均为党员,对陈积斌这位境遇坎坷的单身汉,金海龙一家三代人五十多年来给予特别照顾。基地征收的消息传出后,陈积斌既激动又不安:激动的是多年的新居梦终于成真,不安的是今后的生活如何着落。而这时,金海龙一家表示:过去老人生活孤苦伶仃,作为多年的邻居照顾他是应当的;如今赶上征收好政策,要让老人自己选择以后的生活。得知金海龙一家的想法,老人执拗地放下“狠话”:“阿拉要跟侬蹲了一道!”征收组工作人员得知陈积斌和金海龙的想法后,经过沟通协商,一致同意按照老人的意愿,由金海龙负责为陈积斌养老。经现场公证,陈积斌与金海龙签订《遗赠抚养协议》,约定由金海龙承担抚养和送终义务,自己百年后将个人财产全部遗赠给金海龙,并委托居委会负责监督协议书的履行。至此,陈积斌老人的后顾之忧得以解决。这一事迹刊登在2013年12月7日的《解放日报》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20版:长三角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旅游资讯
   第B23版:旅游资讯
   第B24版:专版
2013年度上海精神文明好人好事
2013年度上海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
新民晚报专版A212013年度上海精神文明好人好事 2014-04-22 2 2014年04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