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险些交白卷
应该说,“海派笑星哪去了?”这一质疑声不仅出现在《笑傲江湖》中,而且还出现在10多年来海派笑星一直与央视春晚无缘、出现在曾经红火一时的《老娘舅》等海派情景喜剧已在荧屏上断档数年……这次,舒悦挺身而出不仅获得了观察员们的一致好评,并为上海本地喜剧挽回了一点颜面。冯小刚称其为“妙趣横生”,并表示“舒悦的出现让我不再感觉到《笑傲江湖》是一个‘东北江湖’。”网友们也点赞道:“‘上海阿婆’舒悦绝对是上海人的模子!”
节目组为避免《笑傲江湖》成为“东北大舞台”,曾通过微博等多个渠道广发英雄帖,邀请南方尤其是上海的喜剧笑星加盟《笑傲江湖》,但应者寥寥,若不是舒悦出场,险些交了白卷。执行总导演朱慧说,当初舒悦来报名时,节目组劝他慎重考虑:“因为舒悦已成名,如果最终被观察员们淘汰,对于他本人声誉会有负面影响。”但舒悦坦言,他参加最主要还是因为冯小刚的“刺激”:“冯导曾在节目中称‘《笑傲江湖》就是一个东北舞台’。我这次参与就想为南方喜剧正名,同时也希望能带动更多南方尤其是上海演员出现在舞台上。”
不敢报名在“抖豁”
舒悦的勇气和表现是值得称道的。他说,当时有些人劝他不要去《笑傲江湖》,说侬勿要翻船翻在阴沟里。但他自信地答道:“翻在阴沟里也死不了!”
其实,上海演员缺阵还是显出了本地喜剧演员的底气不足,由于技不如人,尽管主场作战,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但还是选择了集体避战。《笑傲江湖》副总导演田芳说,当节目组发出英雄帖后,不少上海年轻滑稽笑星还是不敢报名,心里有点“抖豁”,怕失手摔跟斗,不敢面对挑战,怕失去已有的名声。她认为,海派笑星底气不足是缺乏创作能力,许多段子都显老套,没有新作品。幸亏有舒悦站了出来。
应该大胆向前冲
著名笑星、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王汝刚指出,《笑傲江湖》缺乏上海演员还有个原因是四位观察员都听不懂上海话,这在客观上抑制了上海演员的报名热情,如改说普通话又怕“夹生”,就造成了尴尬。另外,东北有些演员来自小县城,有股闯劲;而上海喜剧演员来自大都市,有点小名气就容易背上包袱,再加上自己也没有杀手锏,更容易患得患失。他呼吁年轻演员应该大胆向前冲,如当年黄佐临拍《三毛学生意》、谢晋导《大李老李和小李》等,都突破了语言障碍。
曾担任过《笑林大会》总导演的张佩俐说,造成上海演员不敢去《笑傲江湖》还有个原因,是上海不少演员把滑稽套路、噱头都玩腻了,创新能力不足。舒悦为何敢上,是因为他以脱口秀的形式说新闻,如《嘎讪胡》、如《悦悦一口舒》等,他已不走滑稽套路,而是在滑稽中融入了评话、沪剧和新闻时事,令人耳目一新。另外,上海滑稽编剧队伍严重老化,甚至不会上网,年轻演员再玩那些老段子已经不噱,甚至尚未开口,观众就已知包袱在哪里。喜剧演员不创新、不接生活地气、不与时俱进是没有出路的。
首席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