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翻新” 提升战力
按常理来说,T-72坦克的替代者——T-90坦克早在1993年就问世了,但俄罗斯长期凋敝的经济使得军方无力大量采购,迄今部署量不到500辆。因此,苏联时代遗留的大量T-72系列坦克依然是俄陆军的主力兵器。
不过,由于T-72系列坦克在上世纪90年代初便已停产,所以服役于俄军的T-72大多是上世纪70年代末生产的T-72A和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生产的T-72B/B1,为了使这些老旧坦克继续服役,俄军近几年对T-72展开延寿改进工作。由于T-72A“年事已高”,利用价值较低,因此俄军把较新的T-72B上作为翻新重点,相关工作被交予乌拉尔机械车辆厂。
据乌拉尔厂透露,改造的第一步是翻修,工序相当烦琐,首先每辆T-72都要完全卸除弹药与油料,然后对车体进行完全分解,随后对各部件进行故障检测、修复或更换,再安装新传动系统和发动机,最后则是安装新的悬挂装置、车载电子系统、消防系统、通信系统和自动装弹机。此外,炮塔也是翻修重点,内容包括新炮塔部件、新内衬、新火控系统和火炮。完成翻修的炮塔被装回底盘,随后敷设附加装甲。组装完毕的坦克必须通过检测,才能重新喷漆,等待出厂交付部队。
T-72BA “全新”登场
据报道,T-72B坦克的改造项目代号“184A工程”,代表T-72B坦克的升级版(当年T-72B的项目发展代号是“184工程”),所以俄军也把“美容”后的T-72B称为“T-72BA”。T-72BA最受俄军官兵称道的地方有两点:一是车况大大改善,演习和作战时“中途趴窝”的现象大大减少;二是换上了由天顶设计局开发的1A40-1M数字化“猎-歼”火控系统,射击准头大增。
据悉,1A40-1M的主要改进包括:用数字式弹道计算机取代模拟式计算器;新增半自动目标追踪功能;新增DVE-BS气象数据传感器,可自动探测横风、气温、大气压等数据。该火控系统允许车长超越炮长进行射击,从而使车长在必要时能“先发制人”。
T-72B所用的TKN-3型车长瞄准具内置第一代微光夜视仪,被动模式下的夜视距离只有400米,而T-72BA上安装的TKN-3MK型车长瞄准具换用第二代微光夜视仪,被动模式下的夜视距离提升到800米,若结合新型激光红外探照灯的辅助,其夜间探测距离可达1500米。为改善夜间驾驶的性能,T-72BA还换装了TVN-5型夜视潜望镜,在只开启微光系统的被动模式下,有效识别距离为180米,开启激光红外探照灯后,夜视距离为800米。需要指出的是,T-72BA换装了2E42-4型主炮稳定系统,能使坦克在行进状态下维持主炮指向,使坦克在越野行驶时仍能准确射击。
至于越野性能方面,T-72BA加装新型液压减震系统,减震能力提高30%至40%,扭力杆的强度也得到加强,使底盘能承受更大冲击;履带内缘加装橡胶垫片,以吸收震动、减少噪音,并加装除静电装置,能去除履带金属与橡胶摩擦产生的静电。
为提升战场存活能力,T-72BA还安装了新的ZETs-13自动消防系统,采用的消防剂为三氟溴甲烷与二氯二氟代甲烷混合物,结合分布在车上不同位置的10个火警传感器和15个温度传感器构成的火灾感应链,可在探测到火源的150毫秒内喷射出90%消防药剂,迅速压制火源,避免车内着火诱爆弹药。
T-72B3 更为优秀
T-72BA的改进从1999年持续到2010年,累计有200余辆交付俄军,但随着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不断改善,低成本的T-72BA延寿方案被叫停,转而开始实施改进力度更大的T-72B3方案,其目的是将T-72的火力、防护力和机动力全面提升到T-90的水平。
T-72B3的主炮换装了更精密的2A46M-5型滑膛炮,其制造工艺有很大改进,加工公差进一步缩小,搭配炮管弯曲测量装置,不仅可以保证炮管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令射击散布射面积比原本缩小40%,射击精度至少提升15%。T-72B3的防护力提升主要依靠加装与T-90相似的第三代“接触-5”反应式装甲、“窗帘”主动光电对抗系统与EMPS主动地雷防御系统。在机动能力方面,T-72B3换装T-90S的V-92S2柴油发动机,达到与T-90相当的机动能力。
从2012年投产至2013年底,共有180余辆T-72B3进入俄军服役。有意思的是,俄国防部自行压缩了改进T-72坦克的数量,原因是这几年国防预算增加不少,采购T-90的经费有了保障。
展望未来,俄军的“目标坦克”,既不是T-72升级版,也不是T-90,而是计划从2015年起列装的“大舰队”主战坦克。后者采用口径152毫米的主炮,威力世界第一。另外,俄军还打算利用“大舰队”的底盘发展通用化履带装甲车族,继而实现全军装甲战车标准化。在这一原则下,俄军现役坦克理论上都是“消耗品”,只不过为俄军服务超过40年的T-72依然有不小的魅力。据悉,俄国防部打算安排T-72B3坦克参加今年7、8月间在库宾卡靶场举办的国际坦克大赛,它将代表俄陆军与他国对手竞争。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