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平淡、市场僵持,在貌似平静之下,是越崩越紧的楼市神经。
来自知名二手中介机构的消息称,4月上旬二手住宅成交情况较为冷淡,带看量和挂牌量也有5%-15%不同程度的下滑。
楼市的冷暖,二手房的反应往往比一手房要快。个体业主的集中抛售或者是涨价、降价等都更直接、更快速地说明着楼市情绪的波动。换言之,目前市场观望情绪充斥。这应该算作僵持状态的心理学反映。
与此同时,在过去的一季度以及成色大抵又将不足的4月,销售下滑、库存高企、压力增大等关键词,也在揭示着楼市的真相。
有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上海商品住宅库存量再次登上“千万方”的高位。而截至4月14日,共有33家标杆房企公布了一季度销售业绩,其中19家房企销售额出现停滞或下滑。房企业绩遭遇“滑铁卢”。
但横盘越久,突破就越强。问题是如何突破,是向下寻求低价位的成交支撑,还是向上寻觅愈涨愈买的雄心。
“金三银四”失色后,作为楼市上半场的最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销售旺季,2014年的这个5月,有着比以往的“红五月”更多的情绪和意义。
对于开发商而言,想赢得这一年,当然要赢得开头。而开局不够顺畅,5月必然地成为“关键先生”,在僵持与突破、平静与喧闹中,即将到来的5月,已经硝烟渐起。
所以,请注意,5月楼市注定不是鸡肋时间。对于开发商而言,先于对手起跑,先从睡梦中醒来也许才有机会。(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