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花展攒人气
以往说到“赏花游”,见多识广的上海人多半“身未动,心已远”。记者从沪上大通旅游、凯撒旅游等旅行社了解到,每年春暖花开之际,从无锡、绍兴、扬州等长三角地区,到婺源、洛阳等内地,乃至日本、韩国等邻国,都是上海赏花客热衷的目的地。
而如今,在本市园林、旅游、媒体等部门跨界合作的尝试下,以上海国际兰展、上海花展为代表的品牌花展,吸引众多“回流客”在“家门口”赏花、踏青。申城也从赏花客流的“输出大户”开始迈向“导入大户”。最典型的例子是,今年在奉贤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举办的首届上海梅花节,打响“中国最大梅园”、“早春第一花市”的“名号”,一跃成为长三角赏梅旅游新胜地。在辰山植物园的第二届上海国际兰展上,外地团队客明显增加,嘉兴等地一些中小学学生的家长自发组成团队,趁双休日带着孩子一起来“赏兰一日游”。
“花为媒”需添附加值
随着“春赏兰、夏观荷、秋品菊、冬探梅”为代表的“四季花展”在上海已经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得以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不过,要真正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产品,花展就不止于看花。
英国切尔西花展享有园艺界“奥斯卡”的美誉,展出面积仅4万平方米左右,展出时间只有5天,其中还有2天是不对公众开放的,但它每年都迎来逾15万参观者,30英镑的票价甚至被炒到300英镑。英国女王每年亲临观展更是一大“卖点”,一年一度的园艺盛会由此也变身全球社交盛会。上海拥有丰富的都市旅游资源,沪上品牌花展有条件、也有能力增添各种“附加值”,串起特色旅游线路,亮出上海旅游五彩“名片”。
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旅游业市场化程度高、产业链条长、融合性强,相关线路、产品的“落地”,需要交通、住宿、餐饮、接待等各方面做好配套。许多问题都要通盘考量、提前规划,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申城“赏花游”的“四季歌”,还需各方共同唱响。今年上海将申办2020年世界兰展,力争使上海成为国内首个举办世界兰展的城市。期待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为“上海花城”而来,因“上海花城”而更加流连忘返。本报记者 鲁雁南 沈敏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