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由告、辶(辵)配成。
告,从口、牛,表示用牛羊祭祀神灵,祷告求福。后来“告”的祷告本义淡化,泛指表达、诉说。加辶(辵),上为道路,下为脚,表示走过去告诉(造,金文,图一)。“造东西”总有人指导或互相商量(告)。有意思的是金文陶文多款“造”字,大多无“走过去”(辵),“告”直接与所造对象组合(见图二),使我们可一睹商周时代的古人在“造”些什么。
“造”房舍(图二1)
宀,像茅草覆顶的房屋。
除造普通房舍外,已能造被称为四阿重屋的“豪宅”与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一般中上层平民居室的营建都要用人或兽致祭,修建一些重要的宫庙建筑时,依据挖基坑、置础、安门、布内四个建筑步骤,相应地要举行奠基、置础、安门、落成四种仪礼。
“造”舟桥(图二2)
舟,两长画为船帮,短横如封头板在上翘的首尾。此舟已非独木舟,是木板组成的船型。可见当时已掌握木板拼接与防船体进水技术。《诗经》有“造舟为梁”句,即“造船成桥”。造又通靠,船靠船,横排河面,搭成浮桥。东晋郭璞注释《尔雅》,有“比船为桥”句,靠在一起是比。“靠”的字根“非”,是排之省,如靠舟之排列状(非,本义是飞鸟双翅形)。
“造”陶瓷(图二3)
缶与匋同。陶,从勹(弯身人)与缶(午、凵,即杵、器),像人在持杵制作陶器。
商代陶器的烧成工艺完整,已有多种窑型,最先进的是依山势而建的龙窑。商中期开始了由陶到瓷的过渡,诞生了原始青釉瓷器。陶瓷颜色有青绿、黄绿、灰绿、褐绿等;器表纹饰有米字纹、方格纹、麻布纹、圆圈纹、曲折纹、叶脉纹、篦纹、水波纹、云雷纹等;器型有尊、豆、盂、罐、盖罐、提梁壶、鼎、瓮、簋等。
“造”铜器(图二4)
金,就是冶炼图。商代有了炼铜的坩锅,金字的三角形就是坩埚,王形为烧注凹槽,小点即金属锭。
这个时代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已解决了铸造青铜器采矿、熔炼、制模、翻范、铜锡铅合金成份的比例配制、熔炉和坩锅的制造等技术难题。加上青铜器丰富的造型纹饰艺术,代表了当时不凡的科技水平和文化艺术水平。从金的造主要指造祭祀的礼器与生活的食器,种类繁多,“造”工讲究,有的器型硕大。
“造”家具(图二5)
爿,反片为爿(版),是牀(床)的初文,原始的床用两版夹草搭出,竖画是版体,短横为版头捆绳。爿也是版墙的状形,墙的初文。
商周家具种类大致包括:席、俎、禁与扆,以木与铜质为主。
席,床榻之始。草叶树皮兽皮与“爿”的坐卧之具。俎,桌案之始。礼器的俎是后世的桌、案、几、椅、凳等家具的“前身”。禁,箱柜之始。礼器的禁,形似现在的箱子。扆,屏风之始。扆,古时天子座后的屏风。
“造”钱币(图二6)
贝,甲文像张开口的贝壳(图三)。
商周朝人使用的货币是贝类,有海贝、骨贝、石贝、玉贝,这些需要打磨加工。已有金属铸造的钱币──铜贝。
“造”武器(图二7)
戈,像一种木质长柄,铁或青铜制成有横刃的古兵器。
商周代已能够较大规模地生产材质为铜铁的金属武器。
进攻型武器包括戈、矛、钺、斧、刀、匕首、剑、戟、镞等。防御型武器主要是甲胄和盾牌。甲护身,胄护头,前者多用硬皮缝制,外面涂漆,后者多用更为坚硬的青铜。
当时战车属最令人生畏的武器,车战也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战车的制作除木料外,已经使用金属。当时的车由车辕、车舆、车轴、车轮和车厢等组成,车厢周围有栏杆,车门朝后开,顶部呈半圆形或簸箕形,工艺精湛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