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这个名词,早已由陌生到熟悉。
杭州的西溪,因为一部电影名满天下;到长三角走走,以湿地为名的观光点随处可见;在上海,崇明湿地也吸引了很多都市人去度假。
其实,旅游观光只是湿地的一个衍生功能,湿地的功用、功劳要大得多,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水源地、控制洪水、防止沙化、滞留沉积物污染物、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动植物乐园……因此,它被誉为“地球之肾”。
这个比喻,非常贴切。可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对湿地保护缺乏足够的认识,后果就是湿地不断消失,直到今天,局面仍未彻底改观。以我们上海为例,十余年间,湿地减少率近18%!
上海虽是大都市,却有不短的海岸线,近海与沿海湿地大量减少,元凶就是曾经以为是向大海要地“妙招”的滩涂围垦。矛盾的核心,正是“发展与保护”。
抑制发展的冲动,保护环境、保护湿地,已迫在眉睫。像保护耕地一样,给湿地“划红线”,已是当务之急。
护“肾”要紧,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