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高考试题本身来说,正是中高考作文命题的历史转型给了“意林体”机会。从恢复高考至今,高考作文经历了从明显的政治性角度向人性关怀、生活感悟,再到现阶段的中国梦、正能量转变,这正与中国励志第一刊《意林》宣传的积极价值观相契合。
从《意林》杂志的功能定位来说,这也是《意林》对中高考命题有意迎合的结果。《意林》的编辑所做的是中高考命题人相似的工作,都是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典籍中选取对中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点;都是从对社会民生人性的反映、关注、反思、体贴,上升到怎样才能让中国的方方面面“除了破,怎样立”的哲理思辨;都是对中国栋梁人才的培养。2013年至2014年,《意林·作文素材》杂志曾刊登多期文章来讨论“人生的道路的选择”这一话题,如2014年4期“为自由而竭力奔跑”。而2014年上海高考的作文试题正是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而且这种“巧合”也同样出现在全国其他省市的题目上。
《意林》和中高考语文命题一样,都是从古今中外优秀的精神文化或精神现状中寻找亮点,组成命题题库。已有11年发展历史的《意林》搜集了众多阅读和作文素材,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大题库,学生多年对“意林体”文章的阅读已经大大增强了其“语感”。这也就是《意林》的学生读者一般作文水平都比较高的原因。
高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人,《意林》办刊的宗旨是希望通过哲理故事传递正能量,以此影响国人。两者都具备培养“三观正”的优秀中国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才是“意林体”本质意义所在。然而,“意林体”对中高考作文应试所起到的作用,确实让人无法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