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军界瞭望/战例
     
本版列表新闻
1980年4月24日,8架美军直升机离开“尼米兹”号航母,向伊朗飞去——~~~
1980年4月24日,8架美军直升机离开“尼米兹”号航母,向伊朗飞去——~~~
     
2014年06月1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1980年4月24日,8架美军直升机离开“尼米兹”号航母,向伊朗飞去——
蓝光行动:夭折的人质解救行动
魏峰
■美军联合特遣队撤离后留在伊朗沙漠中的飞机残骸
  1980年4月,为了救回被扣为人质的驻伊朗德黑兰使馆人员,美国派出92名特种部队成员、6架C-130和8架直升机组成联合特遣队,发起武装营救行动。然而,虽然美军计划周密、行动隐蔽,在伊朗方面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成功潜入伊朗境内,但终因受到恶劣气候和直升机机械故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得不中途撤退。这是世界上反劫持案例中典型的人质解救失败战例,其中的利弊得失值得研究借鉴。

  事件背景 

  上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美国大力扶植伊朗国王巴列维充当其在中东的代理人,美伊关系十分密切。然而,伊朗1978年发生大规模反巴列维王朝运动。1979年初,巴列维被迫流亡国外,之前流亡法国的霍梅尼回到伊朗,开始推行伊斯兰革命,建立伊斯兰共和国。 

  1979年10月,美国不顾伊朗当局反对,接受巴列维到美国治病。11月1日,霍梅尼号召伊朗人民向美国示威,很快便有千余人聚集在美国使馆周围进行抗议活动。11月4日11时许,数百名伊朗学生冲入美国驻德黑兰使馆。至下午1时左右,学生们完全占领美国使馆,将当时呆在使馆内的63名美国人全部扣为人质。当时美国大使沙利文已回国休假,正在伊朗外交部办事的临时代办雷恩等3名外交官被就地扣留。占领使馆的学生要求美国“将巴列维引渡回国”。次日,霍梅尼和伊朗政府宣布支持学生的行动,并废除1959年签订的伊美安全条约。 

  作战经过 

  人质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通过外交途径要求释放人质,另一方面筹划武力营救。 

  11月9日,美国总统卡特紧急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研究人质问题。会议中,两种意见激烈交锋,一种主张用军事手段迫使伊朗释放人质,必要时可轰炸德黑兰周围的军事目标,并封锁伊朗出海口。以国务卿为主的另一种意见则反对任何军事行动,认为这样做会把伊朗推向苏联,破坏美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会议最后决定外交途径和武力营救双管齐下,责成白宫计划人员和参联会制定武力营救方案。 

  拟定计划 实施准备 

  营救方案代号“蓝光行动”,计划先派遣情报人员潜入伊朗,侦察有关情况,准备物资器材,待突击队到达时配合行动;同时组建一支联合特遣队,负责实施营救行动。 

  联合特遣队主要由营救分队(92人,来自布拉格堡反恐怖特种部队,指挥官查理·贝克韦斯上校)、直升机分队(8架RH-53D,指挥官查理·皮特曼上校)和C-130分队(3架运输机和3架加油机,指挥官詹姆斯·凯尔空军上校)组成,总指挥詹姆斯·沃特陆军少将。 

  “蓝光行动”计划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6架C-130(运送92名突击队员和燃料)从开罗机场起飞,天黑后进入伊朗领空,当晚停降在德黑兰东南320千米处的1号地点(靠近卡维尔盐漠的沙漠机场)。同时,8架RH-53D从阿曼近海的“尼米兹”号航母出发,隐蔽飞往1号地点,与C-130分队会合。 

  第二阶段:完成加油和补给的RH-53D直升机运送突击分队在次日凌晨前至德黑兰东北部丘陵地带的2号地点隐蔽。到了晚上,突击队乘坐特工事先准备的车辆潜入德黑兰,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前往伊朗外交部大楼营救3名外交官;另一路前往美国使馆,营救其余人质。 

  第三阶段:突击队和人员先转移到毗邻使馆的阿穆杰蒂艾体育场,搭乘前来救援的直升机飞抵德黑兰南方80千米处的3号地点(简易机场),与1号地点飞来的C-130会合后向中东或西欧撤退。 

  如果营救行动被伊朗军队发觉而受阻,航母上的舰载机将起飞夺取制空权,确保人质安全撤出。 

  外交无果 准备动武 

  人质事件发生后,卡特政府不断向伊朗施加外交压力,但只换来伊朗反美情绪的进一步高涨。伊朗只是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分2次释放了5名妇女和8名男性黑人。 

  1980年4月11日,卡特再次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分析伊朗局势和人质问题。会议决定,用2周时间检查各项准备,于4月24日执行武装营救人质计划。4月16日晚,卡特正式下达营救命令。 

  计划启动 途中小挫 

  4月19日至23日,特遣队各分队抵达出发位置。23日,行动指挥所在埃及瓦迪凯纳空军基地设立完毕,詹姆斯·沃特少将坐镇指挥。 

  24日下午,6架C-130从埃及开罗机场起飞,避开阿拉伯半岛上空,途经红海、亚丁湾、阿拉伯海,在阿曼的马西拉岛空军基地加油后,从伊朗东部的恰赫巴哈尔海岸进入伊朗境内,飞行高度降至120米,在伊朗雷达盲区内飞行。25日0时前,6架C-130顺利抵达1号地点。 

  24日19时30分,8架RH-53D直升机从“尼米兹”号航母上起飞,进入伊朗东南部后,同样采取低空飞行,向1号地点飞去。不料,起飞后2小时,6号机的螺旋桨故障警告灯突然亮起,6号机和8号机着陆,检查发现螺旋桨连杆压力消失,必须弃机。8号机收容6号机人员后继续飞行。起飞后3小时,直升机编队遇到一股沙尘,1号机发生故障,不得不紧急着陆一次。又过1小时,直升机编队再次遇到一股巨大而浓密的沙尘,5号机电磁罗盘出现异常,机长确认无法继续执行任务,遂按预案放弃任务,在无线电导航仪引导下,飞回“尼米兹”号。 

  25日0时50分至1时40分,6架RH-53D先后抵达1号地点。 

  麻烦不断 行动夭折 

  在1号地点待命的C-130分队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一辆大客车经过附近的沙漠公路,特遣队员截住客车并扣留乘客。经检查,乘客是44名外国游客。几分钟后,又有1辆油罐车和1辆小型卡车路过。特遣队员拦截无效后开火,油罐车中弹起火,司机跳上后面的卡车后调头逃走。美军判断他们是走私汽油的人,估计不会向伊朗当局报告。 

  在给直升机加油时,美军发现2号直升机液压系统失灵,还有几个部件破裂。这样一来,能继续任务的直升机仅余5架,但第二阶段任务至少需要6架直升机。2时10分,情况上报到总指挥詹姆斯少将处。经过与华盛顿的紧急磋商,詹姆斯下令中止行动。特遣队准备撤退。 

  2时48分,给3号直升机加油的C-130油料不足,3号机只好准备飞去另一架C-130处继续加油。4号直升机的前轮故障不能滑行,为了给3号机腾位置连忙起飞。黑暗中飞行员操纵失误,螺旋桨划破C-130的机身,2架飞机顿时被大火吞没。直升机上3人、加油机上5人被烧死,另有5人被烧伤,机载弹药也开始爆炸。为避免伊朗方面察觉,特遣队放弃了将剩余直升机飞回“尼米兹”号的计划,改为全部乘坐C-130返回。3时30分,5架C-130陆续从1号地点起飞。离开前,特遣队释放了扣留的游客。沙漠中,美军留下了8具尸体、5架直升机和2架飞机残骸。幸运的是,特遣队返航途中未受到伊朗的攻击。 

  战后评价 

  营救行动中途夭折,飞机相撞造成重大伤亡,此次行动无疑是失败的。事后,美国国会和五角大楼专门设立调查委员会展开调查,各国军事研究人员也发表了许多见解。 

  总的来说,美军为此次行动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行动方案非常详细,不仅考虑了飞机种类、架次、地形、航线、中途加油等问题,而且对营救发起时间、分队进入方式、解救人质方法和撤退路线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划,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准备了预案,可以说行动策划基本可行。然而,由于行动准备过程中存在许多疏漏,特别是对装备、气象等方面准备不足,最终导致行动失败,其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汲取。 魏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9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0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1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2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3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4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5版:“海上最美家庭”巡礼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A29版:专版
   第A30版:专版
   第A31版:专版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人物·社会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名厨美食季 舌尖朱家角
   第B11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B12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4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蓝光行动:夭折的人质解救行动
中情局设计引发苏联燃气管道大爆炸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战例B07蓝光行动:夭折的人质解救行动 2014-06-12 2 2014年06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