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金”生产纪念章
这个故事,要追溯到1987年。当时,老凤祥的前身——上海远东金银饰品厂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学院正一起研制亚金首饰生产技术。亚金是一种仿金合金,以铜、铅、锌、镍、锡等为主要材料。用亚金制作的首饰,外观色泽与18K金相似,质地也近似于K金,对人体汗液和空气污染腐蚀的抵抗性优于黄铜、白银,不易氧化、褪色。该技术成果曾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为以后的产品生产和业务拓展打下了基础。
当时,老凤祥(时为上海远东金银饰品厂)绍兴分厂(现日月集团——“明”牌首饰的前身)刚成立不久,负责生产亚金首饰,参与生产的均是老凤祥调任过去的经营骨干和技术骨干。
1988年,第24届奥运会在韩国的汉城(现称首尔)召开,香港的一家企业得到了开发奥运会纪念章项目的机会,对方辗转找到了上海远东金银饰品厂希望一起合作。当时,负责该项目洽谈的是现今80多岁的老凤祥前辈、时任绍兴分厂常务副厂长的周炳泉先生。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由绍兴分厂承接和生产汉城奥运纪念章。
龙的元素体现中国文化
当年,是中国十二生肖中的龙年。设计师们讨论后,一致认为应该从创意设计的角度,体现龙的图腾、龙的精神和龙的吉祥。所以,纪念章一面为“龙”,另一面为奥运主题和元素。这一思路得到了普遍认可,而且亚金材料也相当适合纪念章的制作,其成本和价值都较为适中。
然而,整个设计、生产的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时间紧、工期短,生产面临严重困难。但是,以周炳泉为首的团队在总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硬是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了下来。在主办方要求提前15天完成的情况下,分厂提前18天就完成了任务。
销售引起市场轰动
汉城奥运开幕在即,纪念品市场一片火爆。由绍兴分厂生产的10万枚奥运纪念章,分期分批进入了奥运会纪念品市场。在开幕前夕,纪念章就销售一空,为老凤祥赢得了90余万元的利润。
亚金纪念章的生产发行,既为绍兴分厂挖到了“第一桶金”,又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荣耀。每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周炳泉总是感慨万千。
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