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守文 (本刊特约评论员)
新闻背景
6月22日,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于是人们欢呼中国成为仅次于意大利的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但有识之士也在呼吁,虽然历时8年、27城市齐努力,才让总长1011公里的大运河申遗成功,可要让“运河再活两千年”我们如何保护,任重道远。
● 运河已活了2000年,运河第一锹土是在扬州挖的,但不是隋炀帝而是吴王夫差。
中国是世界上开凿运河时间最早的国家,公元前486年,中国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在扬州开邗沟,筑邗城,兴建世界第一条运河,后经历代修建,终成中国古代交通东西、南北的水上大通道。需要指出的是,最早的大运河是为了方便隋炀帝从长安下扬州而修建贯通,所以历史上大运河到了汴州(开封)就折西而去了;宋元以后,运河才渐渐成为我们今天见到的这副模样,从南到北全长1794公里的大运河,穿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成为了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
大运河因了皇帝、皇城的需要才发展兴盛起来的,尤其是康熙、乾隆下江南,一路上迎圣接驾就成为压倒一切的大事,所以才有泗上的行宫、聊城的光岳楼、扬州的天宁寺行宫、微山湖上的南阳岛行宫,一个赛一个地漂亮光鲜;还有常州、无锡、苏州、杭州……不是天堂但锦绣过于天堂;要知道那时没有上海,只有松江府哦。
● 1000多公里的大运河艺韵太多,钟鼓楼、德胜门箭楼、汇通祠、会贤堂,哪一个都是画里的景
什刹海,知道不?大运河的漕运终点,乾隆六下江南的起点。杨柳依依的春天里,乾隆皇帝和他母亲就从这里走上画船,一路迤逦往南数月,然后在龙井新茶上市的日子里,来到杭州。当然,他的下江南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头,叫“督修海塘”。这次申遗,北京有两处河道和两处遗产点入选申报名单。河道分别为通惠河北京旧城段—西城区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西海)和东城区玉河故道,通惠河通州段;遗产点分别为西城区澄清上闸(万宁桥)和东城区澄清中闸(东不压桥)。
到了济宁,暂歇在占地150亩的六进大宅院,院子就在泉眼如网眼汩汩往外冒的地方,这是泗上行宫,虽然如今宫殿已踪迹全无,但文字里的流光溢彩就已让人神往不能自已了。
穿过聊城,缓缓地船过了微山湖,慢慢地到了江南,石板老街、油纸伞、乌篷船,到处是小桥流水、垂柳人家尽枕河、淡淡烟雨的江南,瞧:那是秦淮河、乌衣巷、白鹭洲、金山寺、红桥,光听名字就让人神往不已了;六次下江南,乾隆四次住在海宁陈氏私家园林——隅园中,并将其名字改成了“安澜园”,以期大海从此安澜,天下黎民从此宴清。
● “打造世界级黄金旅游线”,难道申遗成功所耗花费要从旅游中找回来?
申遗成功仅仅两天后,京杭大运河沿线的18个城市代表就聚首杭州,共组“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表示要整合沿线城市旅游资源优势,将大运河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黄金线。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主任李虹说,运河申遗成功,对打造杭州这座城市的国际品牌,意义重大。他说,为了更大程度地打开杭州的远程国际旅游市场,可能投入的力度会比西湖更大。
要塑运河的国际范儿,吸引国际(主要是欧美)游客,要让他们“带着一本类似唐僧拿过的那种通关文牒,学古代隋炀帝走水路贯穿中国南北,当然您乘坐的将是新式运河邮轮”,新闻如是说;扬州表示,“目前扬州规划的七大旅游渡假区中六个都围绕运河而生”,像邵伯铁牛、孟城驿等,扬州有大运河6段河道、10个遗产点。这次会议上,18城决心联手推广“十个一”工程。
虽然18城的旅游决策人都喊着“保护、合理利用开发这条运河”,我们还是深深地担忧:筹备了几十年、申遗8年,一朝成功——羊肥了;还有:客来了,焉有面对肥羊心不动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