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
不像足球,2014世界杯就是深深创痛的“亚洲悲”;建筑界的坂茂、伊东丰雄、王澍,从2012年到2014年,素有世界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得主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东亚人,我们应当高兴。
高兴之余,我们在思考,三位获奖者无疑都是思想充盈并让建筑充满灵性和美感的人。但是,两位日本设计师让我想到的是:他们是用各自的设计语言表达人类未来趋势的设计先锋。无论坂茂的纸管材料,还是伊东丰雄的极简主义和微调网格,都是从“人”出发,从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发,而努力设计好的作品。
中国王澍的作品同样愉悦身心。“中国的山与建筑的关系,从来不是景观关系,而是某种共存关系。”王澍用旧砖旧瓦杂陈着围合出象山校区,用极先锋的创作手法叙述着悠久的中国式建造传统,他用中国建筑语言让传统在当代再生,从而赢得世界的点赞。
因为普利兹克奖无规律可循,因此三人的成功之道也只能称为“各自成蹊”。但坂茂面对“您受到东方传统建筑、日本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吗?”的提问时,说“在审美意识上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过我没有刻意要建造日本式的东西或者模仿日本的样式”,他想做的是“为经历自然灾害后失去住所的人们设计一些更好的东西”,正如佛家人说的“悲悯情怀”;而王澍,要见的是那山那水那人的天人合一。
这情怀,正是人类相搀相扶努力前行的动力,我们希望在世界的舞台上更多地看到这样的建筑作品,更猛烈的亚洲风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