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7月0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商业邂逅艺术会有真爱吗?
方翔

  ◆ 方翔

  名利易逝,艺术永恒。但是当追逐的名利的商业机构邂逅艺术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情况呢?不久前结束的“莫奈展”给出了一个答案:3个多月迎接34万参观者,对于举办地K11购物中心来说,不仅在莫奈展期间营业额增20%,更是成为了上海重要的一个文化地标。或许是由于莫奈展巨大的影响力,申城越来越多的商业机构开始涉足艺术领域。

  艺术是诱人的美貌

  从商人的角度来思考,如果说商业是个女人,其中的艺术就是她诱人的美貌。回首这次莫奈特展,最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是,虽然K11购物中心是一个纯商业的环境,但是对于观众们来说,却仍然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其实,这种对于商业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探讨,让商业空间中也可以有纯艺术,已经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

  近日举行的“桥的苏醒”——洪健苏州河系列作品展,是在苏州河畔某开发地块内一座重新修葺的百年老建筑之中举行。这样的商业与艺术的结合,从海外的情况来看,已经越来越成为艺术界的主流。

  商业是丰盛的婚宴

  翻开世界艺术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艺术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商业的赞助。像文艺复兴时期,但是处于社会上层的人士,往往会通过私人订制艺术,来显示出他们的社会地位。特别是像美第奇家族、贝利尼家族、德·埃斯特家族等,更是推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发展。

  进入到当代社会中,金融机构、品牌商、拍卖行已逐渐成为艺术展览活动赞助商名单上的常客。瑞银、卡地亚、苏黎世保险、德意志银行、宝马、金盛等等企业和机构,不仅作为赞助商出现,同时还扮演着大藏家或大买家的角色。

  像瑞银集团被认为是拥有全球最重要的当代艺术收藏品的机构之一,收藏了世界部分重要的艺术家在1960年之后创作的大量油画、摄影、绘画、雕塑和影像作品。这些作品在瑞银集团的各个业务分支机构对外进行展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创立于1984年,其与品牌分开独立运作,经过近三十年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当代艺术的重要推动者。正是由于这些实力机构的积极参与,极大地推动了艺术向前发展。

  他俩是对欢喜冤家

  从艺术家的角度来思考,他希望商业是一个懂得给对方自由的伴侣。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机构参与到艺术赞助中,对于艺术家来说,其也会有更多的机会为大家多了解。高雅的艺术也可以转变为一种品牌,艺术与商业的联姻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艺术与商业的合作肯定不是一份合同中简单的甲方和乙方。艺术家不必卑躬屈膝地为品牌提供服务,品牌也不要干预艺术家的创作。无刻意、不矫揉地融合艺术作品与商业氛围,才能获得成功的关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新视角
   第A10版:新视角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观点·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动态/文娱圈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9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0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海外专稿/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模式亟待改变
中国艺术家差的是人格尊严
商业邂逅艺术会有真爱吗?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B04商业邂逅艺术会有真爱吗? 2014-07-05 2 2014年07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