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萱萱没有得病,这个夏天之后她就要读幼儿园了。然而,今年5月,她被确诊为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急需造血干细胞移植。本以为在骨髓库里找到了配对,萱萱就有救了,不料因志愿者的犹豫和医药费的缺口,治疗一拖再拖。“好心人,求你们帮帮我的孩子!”萱萱的母亲张维(@永久的寻觅)在微博上呼唤。
懂事小囡十分坚强
听说记者要来采访,萱萱特意关照妈妈替她“梳个漂亮的发型”。从4月22日高烧不退,到5月7日被确诊为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她已经因多次感染而住院。她的双手双脚遍布乌青,纤细的手臂上满是针孔。
萱萱的病来势汹汹,频繁的感染让她受尽了苦。每天都要打针、抽血,懂事的她咬牙不哭,望着偷偷抹眼泪的妈妈,她还要安慰,“妈妈要坚强,我不疼。”“有一次我累得睡着了,醒来发现她在为我敲背。”张维说,萱萱一边敲一边问,“妈妈,你舒服吗?”
张维说,萱萱很坚强,只有在刮骨髓组织和做骨穿时小声哭过,但当爱美的她得知不久后要剃发时,却忍不住放声大哭,“我不要剃光头,一点也不漂亮。”为此,父亲杨文晔还特意剃了个光头给她做“示范”。
志愿者仍未来体检
萱萱的病,目前最好的救治方法就是骨髓移植。父母亲都做了骨髓配对,10个点位中,全部匹配称为全相合,但父亲只有5个点的匹配度,母亲也只有6个点,均属于半相合。
“医生建议我们做全相合移植手术。”杨文晔说,5月23日,萱萱登记并检索配型的造血干细胞信息,共检索出6名志愿者配型成功,其中1人为全相合。6月中旬,一家人接到医院通知,这名全相合志愿者表示“愿意考虑捐献骨髓”。但2个多星期过去了,志愿者仍未前去体检,小萱萱病情却在恶化。
“这种病,通过骨髓移植治愈的机会非常大;但若病情恶化转型,即便移植了,复发的可能性也会很大。”医生的话,给了萱萱父母当头一棒。
而不知情的萱萱,一直在等待爸爸妈妈口中的“救命恩人”。她在病房里学唱歌、练画画,能走路的时候还要跳个舞。爱“管闲事”的她,总在病房的移门旁当“门卫”,提醒大家“小心被夹到”。这样一个懂事的女孩,抽血时总让医生在满是针眼的手上“再找找空当”,“不能打在脚上,脚疼我就不能回家了,我还要上幼儿园呢。”孩子天真的话语,让护士当场落泪。
重燃希望期待爱心
萱萱一家都是上海人,父亲杨文晔2006年刚参加工作时,和几个好友加入了新华医院血液科的义工队。每逢周末就抽时间进病房,为生病的孩子带去食物和玩具,陪他们玩游戏,为他们讲故事。随着成家立业,加上熟悉的孩子一个个离去,他渐渐淡出了这个圈子。今年2月,夫妻俩创业,在松江开了一间小小的房产中介,虽辛苦但小日子有滋有味。
然而,女儿的病让他再度接触这个“圈子”。近2个月来,夫妻俩低价变卖了店面,治病已花掉15万元。为了不耽误萱萱治疗,杨文晔夫妻一边等待志愿者的回音,一边另作准备。经记者联系,上海脐血库为萱萱联系了专家,拟定了备选方案。若她符合脐血移植的条件,将免费使用一份脐血。
萱萱一家重新燃起了希望,可面对高昂的手术费,夫妻俩又陷入了沉思,上哪儿去筹这么大一笔钱呢?小萱萱期待着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助她走出病患的绝境。
本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黄蕾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