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5小时内连发两起多车相撞,本报记者实地调查——~~~
5小时内连发两起多车相撞,本报记者实地调查——~~~
5小时内连发两起多车相撞,本报记者实地调查——~~~
     
2014年07月1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5小时内连发两起多车相撞,本报记者实地调查——
闵浦大桥为啥频发追尾事故?
曹文清
  昨天上午7时50分许,闵浦大桥浦西往浦东方向下引桥处发生13车连环相撞事故,造成一人受伤,早高峰交通严重拥堵。然而仅仅5小时之后,在同一地点,又发生一起11车连环相撞事故。记者昨天下午前往事发现场实地查看,发现该段下引桥的确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事故回放

  昨天上午7时50分许,一辆水泥搅拌车行驶至该路段下坡时因刹车失灵撞上前方正常行驶的车辆。冲击力使得12辆车如多米诺骨牌般相继相撞。搅拌车司机在事故中腿部受伤,后方道路拥堵超过2小时。

  昨天中午12时50分许,在同一路段又发生一起11车连环相撞事故。目击者介绍,当时一辆红色土方车下坡时,突然撞上前方一辆别克轿车,轿车被撞之后180度掉头,被夹在土方车与一旁车道内的蓝色箱式货车间,车身严重变形,所幸别克轿车驾驶员毫发无伤。撞击发生后,后方数辆车刹车不及,接连撞了上来,最终造成11车连环相撞。

  现场走访

  短短5小时内在同一地点连续发生大规模相撞,这是巧合吗?带着疑问,记者昨天下午驱车来到事发地点——闵浦大桥浦西往浦东方向下引桥。在事故发生点不远的立柱上,贴着黄色醒目的“事故多发,减速慢行”警示标志。据交警介绍,平日里此处小型追尾时有发生。

  闵浦大桥在该路段分为上下两层,其中上层是申嘉湖高速,下层则直接通往地面浦放路,昨天发生事故的就是位于闵浦大桥下层的下引桥处。记者驱车沿下层桥往东下坡,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段坡道特别的长,足有约1公里,然而整段坡道却几乎没有铺设减速带和防滑带。车轮滚滚,司机若不自己小心控制车速,车辆很容易在惯性的作用下越开越快。而就在坡道底端几百米开外便是鲁陈路、浦放路口,由于闵浦大桥西向东方向每天车流量很大,记者看到路口处等候红灯的排队车辆不少。坡道底端距离路口并不远,司机若制动不及时,就有可能与前方减速车辆相撞。此外,记者发现,一路上似乎都没有看到十分明显的限速标志。

  周边居民告诉记者,这一路段确实经常发生车辆追尾相撞事故,“这段下坡距离长,坡度陡,车辆行驶至此车速往往比较快。同时,这里又是交通要道,平时车流量大。大型车一旦刹不住,就要发生追尾。”市民希望,交警和路政部门能在下引桥处增设减速带和一些防滑措施,同时还能增设一些醒目的限速标志。     本报记者 曹文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观点·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新民资讯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家装专版
   第A17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9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0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08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闵浦大桥为啥频发追尾事故?
晚报种下“航海梦” 如今出征去北极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7闵浦大桥为啥频发追尾事故? 2014-07-12 2 2014年07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