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错综复杂的结构性行情,中国经济是否持续平稳?蓝筹股的投资机会是否到来?成长股是否依旧具备投资机会?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农银平衡双利基金经理陈富权。
“上半年GDP7.4%,其中二季度7.5%。下半年从经济本身看有一定的下行压力。”陈富权表示,从GDP的构成来看,消费相对平稳,而汇率上有一定的腾挪空间,出口会有所好转。投资上由于总需求跟利率制约了制造业的投资,而地产新开工欠佳,未来投资对GDP的拉动可能会变弱。“下半年,政府推行进一步的微刺激的可能性比较大。”陈富权认为,首先从政府意愿来看,二季度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其次,李克强总理此前在英国的讲话也表明,政府对稳定增长意图比较清晰;第三,中国未来的方向还是经济转型,但转型和改革需要稳中求进。所以,未来持续微刺激的可能性较大。
对于近期市场由“成长转蓝筹”迹象,陈富权指出,这主要是沪港通和国企改革的预期带动了蓝筹股估值提升。需指出的是国企改革是渐进式的,不会对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有快速提升。沪港通开通估计要到十月份,目前是预期推动行情阶段,中间或有波折。“从中外历史来看,真正穿越周期的股票其实还是成长股居多。”陈富权强调,尽管蓝筹股会有相关利好行情,投资思路依旧是以成长为主,但会在阶段性上兼顾一些平衡。
在具体实践上,陈富权认为,应坚持“三多”,即“多看多想多交流”。基金经理的信息来源很多,调研、路演、报告阅读,这都是收集信息的一环,通过多看多交流,尽可能收集有用的信息。多交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交流中通过观点的碰撞,有时可以发现自己发现不了的思维盲点,从而让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更为全面,并通过“多想”,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从而更有效地甄别出真正的成长股。 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