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精细管理
静安是全上海面积最小的区。由于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城市生活的精髓渗透其间,现代商贸极为发达、中西文化交汇、历史文脉悠远、城市环境优美、信息交通迅捷,静安的城市管理受到高度关注。
静安区建立了城市管理综合信息数据库。包括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和部件、事件数据库,以街道、社区为基础,以万米网格为单位,实现了城市管理内容的精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建立了问题快速发现、及时处置的工作机制。促进了城市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在管理资源、信息资源、队伍资源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工作处理流程(即,由网格巡查员发现问题、受理监督中心受理立案、指挥处置中心发布派遣、各职责单位落实处置并反馈至区级平台进行核实结案)。各管理环节的有效衔接,使巡查发现的问题,基本都能及时落实到相应的责任单位。
三个平台解决问题
最近出炉的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委托社会第三方对全市17个区(县)市容环境开展的2014年上半年市民满意度测评显示,静安区得分为85.67分,仍然是唯一达到“优秀”水平的区。目前,静安区做到了无集聚式设摊,无落地设摊。静安区虽然地域面积狭小,只有7.62平方公里,但辖区5个街道各具特色,在城市管理方面,做到基层问题基层发现、基层问题基层解决,根据具体情况发挥各街道的积极性。
静安寺街道是“双联机制”,即街道牵头,街道市容所、城管中队与公安部门双向联系,将乱设摊问题与治安问题结合到一起解决。
如今,市中心存在一种现象,乱设摊人员往往就租住在摆摊地点附近的弄堂房子里,一旦碰到有关部门整治,就偃旗息鼓,管理部门一走,就回潮。面对这种“猫鼠游戏”,南京西路街道“街弄结合”,街面整治与弄堂整治结合,打击弄堂群租现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静安区还开展非法改装无证三轮车整治行动,六、七两个月已经整治93部。
解决乱设摊问题,静安区有小、中、大三个平台。“小平台”由街道市容所牵头,城管中队、市容作业班组、协管队伍参与。如果在“小平台”解决比较困难的问题,可以放到“中平台”,依托街道,工商、公安等部门参与。如果问题超出了一个街道的行政区域,就需要放到“大平台”上,静安区市政市容联席会议由区绿化市容局牵头,对规模比较大、难度比较高的问题进行“会诊”。
本报记者 陈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