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闯入总决选的“阳光少年”,人人都有至少一项运动特长,约有一半的候选人有两个及以上的拿手项目,超过三分之一的候选人同时有艺术特长。决赛评委不约而同地表示,“阳光少年”成长于“阳光体育”,这项评选颠覆了“学习一好顶三好”的模式,对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有积极的引导意义。
能吃苦不是“娇苗苗”
上周六一早,学生们在蔬菜大棚里学起“种菜经”,棚内近40℃高温把他们蒸出一身汗。“没事,我们都是‘女汉子’!”宁夏姑娘马梦圆抹了把汗水,立刻蹲在田头开始学种菜,一声苦也没叫。这位身材高挑的女生是宁夏银川一中学校篮球队的队员,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但她还是活跃在篮球场上。
和马梦圆同组的、来自内蒙古的初三少年邵志远虽然在组里年纪最小,却有一句口头禅“男孩子要有担当”,种菜的时候特别积极主动,抢了最脏最累的活自己做。这个身高超过1.80米的少年在学校里不仅学业优异,更是备受欢迎的“体育明星”——他不仅是学校羽毛球队、足球队的主力队员,还是校篮球队队长。
在总决选中,学生们在盛夏的农场里迎来生存技能的考核,挑战老上海的弄堂游戏,为独居老人送去爱心,还接受了未来的挑战——设计自己的“梦想花园”。
人人都有体育特长
45个候选人中,男生20人,女生25人,既有来自城市文武兼修的“校园全能王”,更有来自贫困山区的村里娃,挑起家务农活的担子,却不误学业和体育。这批“校园全能王”不仅品学兼优,最难得的是人人至少有一项运动特长,还有不少还是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
长沙姑娘张玥琦是湖南省第一个女子跳高一级运动员,还拿到过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乙组第三名。高考前,她就被湖南大学提前录取。原因除了运动特长,她还擅长书法。
运动塑造体格人格
专家们认为,“阳光少年”正体现了“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高中体育专项化等体育教改措施在全国推进的成果。体育特级教师徐阿根说,体育对人格塑造有着独特作用,造就了坚忍不拔、不断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运动训练在改变了肌肉和动作的同时还改变了大脑结构,在人生长跑中,人格与体格并重,才能让每个学生成就最好的自己。马梦圆觉得,体育活动让她学会团队合作,更让她学会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认真努力地生活。
决赛评委、七宝中学校长仇忠海说,阳光少年的评选是对“三好学生”评审的突破,更看重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中学阶段就应该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积极乐观的理想、追求、价值观都会影响一辈子。这些可以在体育锻炼中获取。”
据了解,上海的“阳光体育”在全国走在前面,中小学校从2007年起就开始实行“三课两活动两操”,从课时上保证了学生在校园“每天锻炼一小时”;2008年,上海又将体育纳入中考,引导全社会关注学生体质;2011年,上海又将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作为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首要举措,开展专项督导。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