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阿富汗的印象,许多人除“塔利班”外,可能就是炸弹和恐怖袭击。很少有人关注那里不久前举行的总统选举,很多人也忽略了一条新闻——中国外交部7月任命了首任阿富汗事务特使孙玉玺。上任4天后他即赶赴被选举疑云笼罩、政权和平过渡面临挑战的阿富汗,开展为期一周的斡旋。
专门针对一国事务问题设立特使,这在我国外交史上极为罕见。阿富汗问题对中国的意义何在?中国在阿富汗重建进程中能扮演什么角色?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刚回北京的孙特使。
印象
迫切希望繁荣发展
今年是阿富汗政治、经济和安全经历转型的关键一年,国家前途命运未卜。一方面,美国急于从阿“抽身”,另一方面,阿总统选举陷入僵局。
孙玉玺表示,阿富汗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地处东亚、西亚、中亚、南亚的中心结合点,被称为“亚洲的心脏”。“要是心脏不好,其他地方势必受牵连。”阿富汗动荡,不利于中国稳定周边局势,而塔利班等宗教极端势力的蔓延,更不利于我反恐大局。这正是中国政府此时此刻任命阿事务特使的主要考虑。
而孙玉玺获此重任,恐怕与其个人外交经历有关。“从事中国对阿富汗外交事务是我外交生涯中做得时间最长的一件事。”孙玉玺曾从事阿富汗事务达14年之久,2002年至2005年出任中国驻阿富汗大使。更为难得的是,他与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以及现在的两位总统候选人阿卜杜拉和加尼都有密切交往,为开展斡旋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番重访故地,让孙玉玺特使印象最深的是喀布尔的明显变化。2002年他刚出任驻阿大使时,喀布尔满目疮痍,悲惨的景象触目惊心。他将当时的心情表达在一幅对联中:“开门见山,满目荒山焦土;推窗望月,一头冷月寒星。”
12年过去了,虽然战争创伤仍随处可见,昔日金碧辉煌的王宫还是一片废墟,政府机构前荷枪实弹的军警有增无减,枪炮林立,铁甲重重,但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商业街和集市里人烟稠密,车水马龙。2002年,首都喀布尔的人口仅50万左右,现在已增加到500万。尽管贫穷落后现象仍很突出,但孙玉玺深切地感受到阿富汗人民谋求繁荣发展的强烈愿望。“现在城市里最急需的是增加住房、医院、学校和改善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中美
不是制衡而是合作
本次阿富汗总统选举出现了一些反复和争议。孙玉玺表示,他此行的主要任务是代表中国外交部协调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促进阿富汗和平进程和经济发展,希望阿富汗各党各派能就总统选举结果尽快达成和解。访阿期间,孙玉玺会见了卡尔扎伊总统和两位总统候选人。两位候选人已达成协议,都愿意接受联合国监督下的计票结果。“他们向我表示,选举进程将于数周内产生结果,争取在8月底或9月初产生新总统,并组成民族团结政府。”
他说,两位总统候选人都对中国抱有好感。“加尼先生曾在中国工作过很长时间,对中国有感情。我们也在以前阿富汗反抗外来侵略过程中同阿卜杜拉先生建立了友谊。他们对发展阿中友谊都怀有期待。”
随着美国主导的北约部队撤军日期日益临近,有人担心阿富汗安全部队的能力不足,难以阻止塔利班卷土重来。孙玉玺特使认为,阿富汗需要两个“有动力的轮子”:一个是和平进程,实现全民族的和平和解。另一个是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政治和解,国家安全就无法保证;没有经济建设,和解之后人们没有工作、生活不能改善,还是有可能拿起武器打仗。所以得让人们有工资可赚,有活可干。两个轮子同时运转,才能帮助阿富汗走出困境,走向繁荣发展。
孙玉玺说:“我们希望塔利班放下武器,跟政府合作,成为共同建设国家的合法公民。要在经济上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愿景,一个一个项目、一件一件好事做起来,让他们尝到和平的甜头。”
阿富汗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从古至今两国之间只有友好交往的历史,从未发生过冲突。针对一些外媒有关“中国试图填补美国留下的力量真空”“中国想夺取阿富汗的自然资源”等论调,孙特使明确予以否认。他说,所谓“中国进入阿富汗制衡美国”的想法是冷战思维的体现,中美将来在阿富汗不是制衡,是合作,中国认同美国继续在阿留有军事力量,协助稳定安全局势。
中国要做的是让阿政府自立起来。“有困难,我们可以提供帮助,但政治和解进程应是‘阿人所有,阿人主导’。有人问,你们中国来阿富汗,有什么需要?我回答,我们不谋任何私利,要说有利益,最大利益就是使阿富汗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
投资
助阿富汗迅速重建
中国是阿富汗最大的投资国。有西方官员推断,中国将成为阿富汗事务的战略参与者,但孙玉玺表示,中国的介入主要还是商业上的。维护阿稳定不是扩军,而是帮助阿迅速重建。现在阿富汗人民迫切需要的是武器迅速减少,财富迅速增加。
孙玉玺说,国际社会希望中国能够参与阿富汗事务,因为有目共睹,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最有办法。“我到阿富汗当大使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恢复那里的水利工程。阿富汗人说,好多大国都到我们这来,有的是派几十万军队跟我们打仗,有的是来我们这里扔炸弹。中国人一来,我们知道,生命之水就要流动起来了。卡尔扎伊就曾说,中国从不干涉阿内政,是唯一既帮助阿富汗又不对阿富汗造成伤害的国家。”
孙玉玺说,习主席在亚信峰会上提到,要支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赴阿投资兴业。这里有世界上蕴藏量最大的铜矿,中国也拿到了开采权,但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安全环境问题,一直没有全面动工。如果局势稳定,投入开采后产生的效益能为阿政府提供经济上的保障。“现在万事俱备,只缺安全稳定的和平环境。如果我们的企业家能放心进驻,开发区会像雨后春笋般遍布阿富汗。”
反恐
合作打击“东伊运”
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的公敌。近年来,中国的反恐任务也越来越艰巨。而阿富汗长期活跃在国际反恐战线的最前沿,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孙玉玺说,对中国威胁较大的“东伊运”已被联合国列为国际恐怖组织。他们过去就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中接受训练。“基地”的表面设施被摧毁后,仍有不少恐怖分子在逃,并在暗中活动,对中国社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阿富汗多年来在打击“东伊运”方面给予中国坚定支持。阿富汗政府明确表示,绝不允许恐怖分子利用阿领土从事针对中国的恐怖活动。一旦阿富汗陷入混乱,宗教极端武装分子可能乘机兴风作浪,因此打击恐怖主义是中阿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月29日,伊斯坦布尔进程第四次阿富汗问题外长会将在中国天津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组织如此大的会议专门商讨阿富汗问题,标志着中国将在阿富汗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也将促进中阿关系有一个大发展。举办此次会议和中国任命阿富汗事务特使等举措,体现了中国正在更多更深地参与地区事务,愿意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风范。
2002年出使阿富汗前,孙玉玺大使曾写下诗句“酒醒出门去,无功不回国”,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腔报国豪情。
12年后,年过花甲的他已从外交第一线退休,此番再度受命,他充满感情地表示:“只想帮助阿富汗民众早日脱离苦难。搞外交,大仁大慈才能真正得到人心。人生百年,读千秋史,行万国路,乐在其中。”
相关链接
孙玉玺回忆当年出使阿富汗经历
孙玉玺,1951年生于哈尔滨。作为职业外交官,他足迹遍及138个国家,曾在9个国家常驻,先后担任过中国驻阿富汗、印度、意大利、波兰的大使。
■ 两次见过拉丹
早在1981年,还在外交部当科员的孙玉玺就主要负责阿富汗事务。那时阿富汗局势比较紧张,“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支持阿富汗抵御前苏联入侵。他说:“那时候本·拉丹也是阿富汗游击队的一员,我还和他见过两次面。”
■ 学习当年张骞
2002年,孙玉玺结束外交部发言人任期,被派往阿富汗担任特命全权大使。当地人曾问他是不是中国驻阿富汗的首任大使,孙玉玺说:“不是,中国驻阿首任大使是张骞。”他认为,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团结起来对抗匈奴,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也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的商路——丝绸之路。孙玉玺说:“虽然我与张骞隔了两千多年,但使命是一致的。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 生活条件艰苦
孙玉玺刚到任时,阿富汗硝烟未散。由于中国使馆房屋正在维修,所有馆员都住在临时租用的两幢民房里。当时喀布尔没有自来水,还经常停电。
喀布尔一直实施宵禁,业余生活就更显单调。到任前,使馆请当地人安装了卫星电视,但质量很差,一刮风就不能工作,修修补补十几次也没用,上网更不可能,对外联络的惟一方式就是一部海事卫星电话。
■ 冒险考察铜矿
孙玉玺说,他在任时帮助中国在阿富汗拿下了大铜矿的开采权,这是蕴藏量超过非洲、拉美的大铜矿。
他带着勘探队去考察,但当地人说,在那个地方,1平方米的范围内平均埋有1.5颗地雷。阿富汗人口有2600多万,地面下的地雷有6000万颗。“人怎么走路呢?只能跟着前人的脚印走,一不小心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本刊主编 汪一新 卫 蔚
(本刊除“论坛”及本报记者署名文章外,均由新华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