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求助信
今年5月初,第一百货商店收到一封特别的求助信,在收信人一栏里只写着:上海市南京东路百货商店,旁边还注有一行小字:“投递员同志,请将此函投入你负责本段之最大商场即可”。原来,写信人叫王安平,这位年过花甲的顾客因为过敏体质,以前一直用一种“氨基酸染发膏”染发,但近一年来这款用了十几年的老产品却在当地市场上销声匿迹了。
无奈之下,他只想到“上海南京路上的百货公司,应该是全国货品最全的百货公司”,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信写到了上海。有趣的是,当初他也没写清寄到上海的哪家百货公司,而送信的邮递员根据他在信封上的模糊要求自己思量后把信投递到了第一百货。事实上,第一百货也并不是南京路上最大的百货店。于是,这两个人的“误以为”,最终把难题落到了第一百货。
忙坏工作室
接到这封求购信,第一百货的劳模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劳模邵开平决定要帮王安平实现愿望。第一百货并不销售染发膏,第一百货劳模工作室的成员接连跑了南京路、淮海路、金陵路、城隍庙,却一无所获。“难道这样东西停产了?”大家汇总情况时难免有点泄气了。“要不,我们上网找找?”还是工作室里的年轻徒弟忻添提出了新方向。接下来的几天,她一有时间就上淘宝、天猫、京东、亚马逊等电商网站搜寻。如今网上染发膏产品名目繁多,忻添根据顾客提供的关键词和产品描述在网上“大海捞针”般前前后后找了上百家店铺,“功夫不负有心人”居然让她在网上找到了一款“同类项”。
于是,劳模工作室从千里之外的辽宁网购到了两盒“氨基酸染发膏”,在手机联系不上的情况下就信件联系,最终由第一百货另外配上了染发用手套和梳子的两盒染发膏,在6月寄到了岳阳的王安平手上。意外买到染发膏的王安平,写出了开头说的感谢信。
传承好服务
“为什么不直接回信店里没有卖?”“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网上找?”……今年58岁的邵开平告诉记者说:“新兴的网购让传统商业景气确实不如以往,时代变化也让商业企业里愿意做公益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据悉,成立两年的第一百货劳模工作室由全国劳模邵开平、李慧玲和上海劳模朱文瑾领衔,各带一个徒弟,再加两个技师,“八人组”每年为顾客解决几十单难题,比如:为海鸥牌老式相机解决机械故障、为上海牌老式手表换电池、为红灯牌老式收音机重新焊点、每个月到南京路上为路人免费理发……
“上海商业系统里本来有一批懂技术有手艺、愿意做公益的老员工,可惜现在大部分都离退休不远,以后接力棒交给谁?”收到表扬信的邵开平现在还是有些担心。他建议,沪市商业企业应该重新认识技能型员工的价值,尤其是鼓励那些肯钻研、为公益的年轻员工,因人制宜推出一些让这些年轻人自己可以担纲的项目,更加人性化的售后服务应该成为店商相比电商的一大优势。
本报记者 胡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