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 上午,本溪路189弄1号居民反映:楼下装修房子将承重墙敲掉,居委与物业及时上门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其恢复承重墙。下午,居委干部和李科(街道干部)到1670弄劝阻小贩不要乱设摊。
5月20日 控江路1670弄某号居民反映:花坛里的树长得太高,影响他们光照。某号二楼居民反映:楼下违法搭建的屋顶很脏,希望居委帮忙解决。
6月4日 上午再一次和670弄皮匠摊主谈话,他终于同意去铁岭路规定的地方摆摊。
这数不清的“一地鸡毛”,记录在杨浦区四平社区鞍一(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孙海燕的一本练习本上。这本本子封面写着“民情日记”四个字。自从她2009年来到这里当党总支书记,已经记了厚厚的4本。这本民情日记,接通了群众工作的最后100米。
鞍山一村第三居民区有7个小区,有商品房、售后公房、租赁房等各种类型住房,居民6300多人,情况复杂。近年来又有大量建设工程对居民居住造成影响,矛盾十分突出。几年来,孙海燕带领居委会一班人,耐心地做群众工作,及时反映群众诉求,协助有关部门,终于将棘手的难题一一化解。平日里,她整天在小区里转,帮居民们排忧解难,脏活累活带头干。有一次,居民反映小区里的树木影响采光,物业迟迟不整修,孙海燕就借来工具,叫人帮忙,一同把树枝给锯了!还有一次,她在小区巡逻时,看到一个小偷从居民家窜出来,不假思索地朝小偷扑过去,紧紧按住他,直到其他居委干部和民警赶来。
“民情日记”共有9本,8位居委干部一人一本,另一本是就业援助员的。每天下班前,他们都会回到办公室,把一天的工作记在民情日记上。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一一记录在“民情日记”中,列为“待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反映。
本报记者 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