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今年1月至6月,全市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57410件,同比上升2.9%,执结执行案件57039件,同比上升2.1%,均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
在民事案件的执行过程中,法院时常会遇到被执行人除“唯一一套住房”外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的情况,而被执行人也往往以“该房屋为其唯一住房”为由抗拒执行,有的甚至恶意逃避执行。为此,黄浦区法院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了三套执行方案:不动产置换、提供安置住房、预付安置款或预留拍卖款,从而有效破解了“一套房”执行难题。
郭先生与孟女士是一对夫妻,孟女士和女儿将90万元给到郭先生,委托其购买钱币。没想到的是,郭先生花了28万元购买钱币后自行保管,竟将剩余款项悄悄转移。2011年10月,孟女士向黄浦区法院提出诉讼,要求郭先生返还90万元欠款,并与其离婚。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郭先生通过隐匿财产、伪造合同等多种手段规避执行,名下财产除了一套房产外别无他物,收藏的钱币、余款也都去向不明。调查中发现,郭先生名下虽有一套房产价值500余万元,如对其进行拍卖,不仅可清偿相关债务,余款还可购买一套小户型房屋供其居住。在综合考量相关情况之后,法院在取得了当事人同意后,将郭先生名下的房屋拍卖,得款470万元,扣除90万元执行款及相关费用后,剩余的钱款交还被执行人郭先生,由其自行购房居住。
在经营性房屋迁让案中,涉案房屋多为酒店、饭店、商店等营业场所,执行时往往涉及到强制停业、物品清理、员工遣散等各类问题,法律关系复杂,部分涉案房屋被层层转租,实际经营人并非被执行人,当事人之间矛盾激烈,执行现场容易引发突发事件或群体性事件。徐汇区法院严格依法,逐步探索出一套新做法。
老沪闵路一大楼的迁让案,历时数年,终于在今年2月执结。该楼被长期作为酒店经营使用,共19层,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酒店内有大量被执行人的员工与房客,执行难度颇高。2月11日,徐汇区法院出动现场协助人员共计450余人,以徐汇区法院执行人员为主体、公安干警及安保人员为协助组成多个执行小组,对执行场所各部位、楼层逐一排查,有序清理现场;区劳动监察部门对被执行人员工进行现场登记,做好安置工作;消防人员全面排查机房、厨房等重点部位,杜绝安全隐患。包括《小时代》剧组、“中国好声音”工作人员等在内的大批房客配合了法院执行工作,搬离了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