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厂房木屑灰乱吹
现场:奉城镇陆家桥村
市民王先生(化名)来电称,奉贤区奉城镇陆家桥村(原头桥镇花厅村)有数家生产家具、木门的企业,木屑粉尘没有专门的排放通道,用排风扇往厂区外吹。长年累月的粉尘污染导致附近环境遭受影响,村民意见很大。
记者来到陆家桥村,刚进村就闻到了浓重的异味。在花厅路上的迪发木业工厂里,厂房异常简陋,凌乱地堆放着各种木板、木材,厂里没见除尘、集尘设施。一名工人正在切割木板,木屑漫天飞舞。因天气炎热,一旁的几台大风扇对着工人和操作台猛吹,粉尘纷纷被吹散,透过排风扇及墙壁屋顶的空洞散发到室外。“这里没有除尘设备吗?”记者问一名工人。对方说:“不知道,我来之后就没看到过。”
而在不远处的凯拉芙厂房,大门洞开,地上铺满了几厘米厚的木屑灰。风一吹,木屑灰就打着转扬起,还飞得呛人口鼻。一名工人正用“拷边机”对木板拷边,四周弥漫着粉尘。
在陆家桥村,这样的家具木门厂还有好几家。不少厂房的设备都很简陋,里面堆满了半成品家具及木材原料。墙上虽然张贴着“严禁烟火”的告示,但几只灭火器看上去非常老旧。
附近村民说,整个村庄常年笼罩在粉尘中,风一大,河道、田野、植物就会被细细的粉尘覆盖。
混凝土搅拌粉尘呛人
现场:嘉定区江桥镇
本报接到投诉称,嘉定区江桥镇的爱德佳苑五十米内有多个搅拌站,加工作业时粉尘扰民,政府称几处搅拌站将搬离,至今未果。
志愿者来到了位于江桥镇爱特路185弄的爱德佳苑,该小区门口的爱特路上不时会有混凝土搅拌车呼啸而过,所经之处扬起的灰尘十分呛人。志愿者在进入小区后一路向南走,从南面吹来的风中夹杂着大量泥沙,没走几步脸上就仿佛戴上了一层厚厚的面具。
志愿者看到,该小区正南面的马路其中一段砌起了一堵高约2米的墙,无法通车,但墙旁边的南北走向的马路上短短十几分钟就开过了五六辆混凝土搅拌车和蓝色卡车,新造马路的转弯口已被卡车压坏,被放上了一块钢板。而在马路对面相距不过五十米处有一搅拌站已被高墙拦起,围墙内有一座高高的沙土丘。而在该公司东南处相距不过几百米还有几个混凝土搅拌站,分别为尧杰混凝土有限公司、上海捷腾建材有限公司(江桥拌站)以及一家没有写明公司名称的搅拌站,里面停着好几辆蓝色卡车及搅拌车,泥沙石堆成了几座高高的小山丘,卡车和搅拌车不时从门口进出。没站多久后,志愿者就感到双眼被粉尘弄得十分干涩,不停流眼泪。
爱德佳苑的业主之一吴先生介绍,该小区属于动迁房,“现在每天连窗也不敢开,不然地上就是一层白色的灰!”小区门口房产中介处(沪居房产)的小李则告诉志愿者,那几家工厂和搅拌站是江桥镇政府土地出租给他们的,其中一家租期已到可能会搬走,而另一家为去年新造,因居民反对一直未运作。
据了解,混凝土是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和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而搅拌站作业时的粉尘尘粒小、分散度高,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眼疾、慢性鼻炎、慢性咽喉炎、中耳炎、肺功能低下等疾患,同时在加工过程中的易燃易爆物质如乙炔、柴油、汽油等,若工人操作不当极易引发爆炸危害。而几家搅拌站却距离居民住宅仅五十米,既严重危害居民健康,也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本报记者 金旻矣 叶薇
志愿者 吴晓雯 顾宬
【相关链接】
产业结构调整
“负面清单”出台
空气中的粉尘浓度有没有相关标准?如果超过标准了,违规生产,处罚标准又是多少?这些问题亟待环保部门解答。
2个月前,上海出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负面清单”,涉及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等12个行业、386项限制类、淘汰类生产工艺、装备,汇总107项工业产品单耗限额制、569项重点用能设备能效限定值,新增和提升的条目横向比较全国最严。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有些行业被纳入到产业目录中,会严令禁止。比如,水泥行业是极易产生粉尘的,水泥粉磨过程中它的颗粒比较小,大部分都是可入肺颗粒物。政府部门对水泥企业监管严格,目前已从24家整合到8家。
如果粉尘污染超过了环保部门的有关标准,影响到居民正常生活,哪怕不在“负面清单”之列,也可以依法逐渐调整。比如,上海目前正在推动企业诚信档案建设,一旦发现企业造成污染,一经法定程序认定、记录,今后企业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都将受到限制等。这一过程,需要多部门联合执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