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老有所乐~~~
老有所乐~~~
老有所乐~~~
老有所乐~~~
老有所乐~~~
老有所乐~~~
     
2014年08月1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有所乐
收藏有一种宁静之乐
龚余
  文 / 龚余

  有人说,收藏是一种文化,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有人说,收藏是一种愉悦,阅读的愉悦;还有人说,收藏是一种财富,往往还是一种具有增值潜力的财富。有些人虽然是为了投资收藏,但大部分人则是因为兴趣所在。对老年人而言,我认为收藏应当纯粹是为了享受乐趣。

  不久前,应书友之邀出席了在沪上聚奇城召开的有关“旧书收藏与文献史料研究”的座谈会,来自苏浙沪的专家学者和民间藏书家30余人欢聚一堂。因为有着共同的收藏爱好,所以聊得很欢畅,尤其是多位两鬓白发的老朋友,侃起藏书的话题更是思路清晰、情趣盎然,热情洋溢;聊起晚年的生活,因为有收藏旧书和爱阅读的缘故,自己的生活始终充实和快乐有趣。如步入花甲之年的著名藏书家瞿永发先生说道:“因为喜爱收藏旧书,所以我在这里开办了一家专售旧书的海燕书店。”他还对我说:“开这家书店完全不是为了一个‘钱’字,关键是爱好,老来构筑一个以书交友和会友的快乐平台。”永发兄与我是同龄人,10多年前我去过他虹镇老街弄堂里的老宅。走进这幢砖木结构的4层楼老房子,发现屋内除了寥寥无几的日用家具外,均被书塞满了,犹如“书巢”。当年,他收藏的民国版旧平装和旧期刊已多达3万余册,有人欲出巨资收购他的全部藏书,他因不愿割爱婉言谢绝了,宁愿过着经济并不宽裕的日子,以书为伴,边炒股、边交友,坚持“收藏之道”的信念,“买喜欢的东西”,终于构筑起了“现代文学史料藏馆”,圆了他的梦。

  说到老年人的收藏,又让我想起沪上著名烟画收藏家冯懿有先生。80岁出头的他原先是一所中学的教师,因从小受到父辈影响,数十年来专注于烟画的寻觅和收藏,其藏品有从清末至1949年的中外烟画精品2万多片珍品。香烟牌子起源于1870年左右的美国,至1890年左右随着香烟输入中国。香烟牌子一开始没图案,后来,烟厂开始利用这个纸片做广告,在该纸的一面印上人物、风景、动植物等。冯懿有收藏的香烟牌子的图案内容无所不包,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政治事件、市井民俗、文化体育、琴棋书画、奇花异草,细细观赏犹如阅读“微型百科全书”。其中“镇馆之宝”:全套《至圣先师孔门师弟像》烟画系列,已成海内外唯一孤品。冯老为了让他的烟画藏品发挥出更好的社会效应,于2013年9月5日开办了冯氏烟画博物馆对社会开放。我因编纂工作的需要专访过他,发现冯老不仅收藏丰富,而且著书立说,积极传播烟画文化;其收藏爱好还得到贤妻、女儿女婿的支持,全家和谐美满。冯老与我聊起他的晚年生活眉飞色舞,洋溢着愉悦健康的笑容,令人羡慕。

  收藏的快乐,我不仅耳濡目染,而且颇有感触和体验。我爱旅游,更爱收藏清朝、民国版的线装本和旧平装本。这种旧版书的收藏,我起步于1974年,经过40年在旧书店、旧书摊中的寻寻觅觅,使我积聚了清版《文选李善注》、《日知录集释》、《读史大略》线装本及民国版旧平装《呐喊》、《家》等万余种颇具特色的藏书。因为有了这些藏书,所以退休后我不仅没有丝毫的寂寞无聊感,反而感到充实而自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云南鲁甸6.5级地震 特别报道
   第A03版:云南鲁甸6.5级地震 特别报道
   第A04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新闻面对面
   第A09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活力上海/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周末烽火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人才专版/招生培训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收藏有一种宁静之乐
精彩博友
老人老话(三)
平淡中有美
快乐“农妇”
父子
新民晚报晚晴风景/金色池塘B14收藏有一种宁静之乐 2014-08-10 2 2014年08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