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灾难背后成因的科学分析、以及求生的知识普及成为了很多读者不约而同的需求,期待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处境,认识这个世界。在昨天开幕的上海书展首日上,记者就发现,人文社科图书受关注外,灾难类、科普类、自救逃生类等“冷门”书籍在书展现场大唱主角。
“大灭绝”真会到来?
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翻译的《第6次大灭绝——人类能挺过去吗》在书展亮相,首日就卖出了近百本,这本书也被列为了上海书展世纪出版集团推荐的20大好书之列。用生动的笔触、科学的事实回答了两个人类关注的重大问题:一是第6次大灭绝会发生吗?二是如果发生第6次大灭绝,人类将何去何从?
该书作者安娜莉·内维茨是美国知名记者,她用科学事实分析地球生物前几次灭绝的历史,从过去的毁灭历史中吸取教训,并探寻人类的未来。环境污染、核危机、战争、病毒、传染病等现存的问题都有可能引起世界性的灾难,最关键的核心危机是能源的短缺。
李克强总理今年3月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这是因为这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美国经典环境图书《洛杉矶雾霾启示录》适时在上海书展亮相。本书纪录了洛杉矶从上世纪40年代起面对的长达半个世纪的雾霾战争。PM2.5污染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曹军骥翻译此书,他介绍,雾霾的根在地上,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紧密联系。舒适但高能源消耗的现代生活方式带来了严重污染,很多人仍在妄想凭借科学技术来治理污染,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太天真。对普通民众来说,对抗雾霾是一场攻坚战,身体力行节约能源是个人层面上最有力的手段。
空难频次前所未有
今年发生的空难事故之高频度是历史上罕见的,其中有天灾也有人祸,飞行安全成为了挂在读者心中的头等大事,记者从上海图书馆获悉,有关飞行器、飞行安全图书的外借量飙升,是往日5倍左右。而在上海书展现场,同样形成了长尾效应。
有关飞行器入门级别的工作原理,还是引来了很多科技爱好者的关心。主宾市代表团中的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带来的“透视眼丛书“放在了主宾市展位的第一排,《透明飞行物》以精美的剖面图为你展示了21种不同类型的飞机:既有搭载乘客的波音314客机、协和号客机、波音747客机等,`也有用于救援的海王直升机、消防飞机等,帮助读者了解很多关于飞机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及其背后的故事。
而像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世界上最惨重的自然灾难》《大灾难——预测灾难的科学》《救命!灾难逃生书》等图书透视灾难的发生过程,记载了人类曾经对于灾难的预测与应对,都在书展上受到了不少关注。
掌握自护求生技巧
除了通晓灾难形成的原理是一方面,如何去趋利避害,躲避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危险,是更实际的问题了。少年儿童被认为缺乏“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危机情境”处理能力。提高少年儿童避险能力,是当下家长的刚性需求。因此,针对孩子的“逃生书”颇受家长欢迎。
纪录真人节目《荒野求生》主角、野外生存大师贝尔·格里尔斯是为挑战危险和死亡而生的野外生存探险专家,其惊人的野外生存能力和强大的觅食能力也被出版社看中。他创作的“荒野求生少年生存系列”在上海书展上热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儿童安全教育专家王大伟表示,小朋友在3岁的时候就认识北斗星会一辈子受益,教会孩子必要的生存技巧,当危险来临,孩子们可以利用这些技巧照顾自己。接力社总编辑白冰认为这类图书为不懂自护自救知识的孩子灌输了生存技巧,这本应该早被普及,要让孩子学会险境求生与自护的知识,坚定生存信念。 本报记者 乐梦融 实习生 陈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