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癌症末期患者因疼痛失去了求生的斗志。难道对于癌痛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姑息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杰军教授和浙江省抗癌协会癌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沂平教授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GPM)访谈会上指出,癌痛患者别再默默忍受,只要通过充分的评估,正确的治疗,癌痛是可以控制的。
像关注体温一样关注癌痛
控制癌痛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无可争议的事实。王杰军教授表示,疼痛是癌症非常常见的症状。癌痛作为第五大生命特征,患者要像关注脉搏、血压、体温这样去关注。在中国,由于多方面障碍因素及地区发展不平衡,许多癌症患者未得到合理止痛治疗。为让更多癌症患者得到合理止痛治疗,减轻疼痛,国家卫生计生委曾在三年前号召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GPM直通车活动作为“告别疼痛·爱在行动——关注癌痛治疗全国公益工程”的系列活动之一,通过组织权威专家开展专业授课、查看病房、指导用药、患者交流等活动,指导GPM病房建设,从而提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专家指出,规范化治疗,其中也包括个体化治疗,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找到疼痛部位,然后调整滴定剂量,这个剂量每个病人都不一样,因此每个患者都要做最佳剂量的滴定,再用长效的剂量来维持,进行不断的动态评估。一旦有疼痛,还需反复评估,进行有效处理。
规范用药走出成瘾阴影
临床中,患者往往害怕使用吗啡类药物会“成瘾”,其实癌痛患者成瘾的可能性非常小。对此,王杰军教授指出,对吗啡等阿片类药物患者可不必紧张。在癌痛治疗中,阿片类药物发挥的是止痛作用,带给患者的是生理疼痛的缓解,非精神上的快感。而剂量增加不代表患者有成瘾的倾向,绝大多数情况是疼痛进展或疼痛控制不足,造成一种所谓的“伪成瘾”现象,只要剂量合适是会改善的。张沂平教授表示,通过规范化治疗,大部分病人能控制癌痛,所以患者和家属首先要改变理念,如今癌症患者长期生存是常见的,我们要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让患者有尊严地无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