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消除“血栓”
赵义亮介绍说,虽说上海市经济发达,整体电网的科技化程度也很高,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投运的许多老旧小区的用电设施已经非常陈旧,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把居民小区里向用户供电的末端电网比作“毛细血管”的话,这些老旧用电设施就如同血管里形成了血栓,若不及时消除,上级电网建造得再先进再高级,还是无法供到居民家中使用,白白浪费了资源。
“相比于国内其他省(市),上海近20年没有投入资金改造老旧住宅用电设施,出台的新建住宅收费标准实施范围仅到小区住宅楼门洞,尚未延伸到小区电能计量表箱,也没有包含电力设施运维和改造费用。”据统计,目前本市共有居民住宅小区11700个左右,用电设施存在问题的就占了其中的40%。老旧小区用电设施建设标准低、设备老化严重、安全可靠性差,存在着用电难、管理难、抢修难的“三难”现象。而由于历史原因,这些老旧住宅小区户均容量标准也很低。1996年以前建设的住宅每户普遍按2千瓦配置,部分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住宅每户还不到1千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家用电器大量增加,目前仅户均空调功率已达2千瓦,户均家用电器用电功率近3千瓦,空调设备启动时电流高于正常运行的4倍以上,过负荷造成的停电事故时有发生。
赵义亮表示,正在全市积极推进的“毛细血管”电网改造工程,就是要彻底解决老旧住宅小区用电设施陈旧、故障率高、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对1600余千米的低压配网输电线路进行增容,把老旧住宅用电设施改造标准提高至每户8千瓦,原先因设备老旧、输电线路容量有限而频频引发的电网故障和低电压现象,将得到有效的缓解。
最高标准改造
这项住宅小区用电设施改造的工程,首先从上海面积最小的城区静安区开始启动。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在上海这片不大的“黄金地段”区域里,上海市电力公司将以最高标准改造电力设施,不管是线径还是电源点,改造后都将达到一流的水平。按照相关计划,老旧小区住宅用电设施改造完成后进行项目评估。之后,在全市展开小区住宅用电设施改造工作,计划2至3年全部完成。
推行“首到必修”
另据赵义亮介绍,针对市民来电诉求,电力公司95598电力热线对内与“故障抢修管理系统TCM”联动,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提高抢修效率;对外实现与12319夏令热线、12345市民热线、110公安、12398电力监管热线的联动,形成集报修、诉求、咨询为一体的快速响应机制,推行“首到必修”,做到“一次报修、一张工单、一支队伍、一次到达现场、一次完成处理、一次回访满意”,提高故障抢修综合能力,有效缩短用户停电时间。 本报记者 张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