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8日下午,我在共和新路的乐购仕生活广场购买一台诺基亚手机。当时这款手机前面放着黄牌子,价钱仅999元。购买时,营业员拿出手机电话卡,说送给我。我说自己有电话卡不要。对方称里面有200分钟免费电话,不要不是傻子吗?如打完后你觉得不需要可以扔掉。他还称,送电话卡要做记录的。于是我拿出身份证,稀里糊涂签了字。谁知晚上回到家,我戴上老花镜仔细阅读,才发现这是一份联通每月96元套餐协议。隔了一天,我找到营业员交涉,对方却说找联通解决。我找到联通门市部,门市部叫我找商场。我又几次三番找营业员,并叫对方将收银条换成发票,然而对方始终换不了。我已70多岁,孤独一人生活,这款手机买回后,因套餐价钱高,我吓得没打过一次电话,只是将手机玩游戏,当闹钟用。然而不久前,手机竟连屏幕也打不开,成了摆设。 读者 蒲先生
【本报调解】
在本报联系下,蒲先生与“乐购仕”上级单位“苏宁”客服部负责人应女士来到本报读者接待室。应女士首先就蒲先生遭遇表示同情,称这家“乐购仕”已关门,当初营业员也辞职。她解释,发票开不出,是因为这款手机作为套餐赠送的,而所谓999元购机款应该是手机套餐部分预存话费。而且当初购买这款套餐后,有一段反悔期,蒲先生可以找商场负责人解决退机。现在核实不清的情况下,应女士表示:补一张购机证明,给手机免费维修;另补偿蒲先生人民币200元。
蒲先生无奈表示,吸取这次教训。同时希望营业员在推销产品时,还是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毕竟,人无信不立,诚信也是商家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本报记者 王新华 屠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