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活动化解居民矛盾
“绿主妇”工作室刚开始只是回收废弃的塑料袋和牛奶利乐包,为了让更多居民融入小区,营造“熟人社会”,小区开垦“一平方米菜园”的活动也随之跟上。居民们对家门口的“育苗场”好奇又尽心,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常常活动现场种子和菜苗被居民“一抢而光”。
这时“绿主妇”们发现,“一平方米菜园”不仅吹绿了三村的环境,也吹暖了居民的心,一些“鸡毛蒜皮”的邻里矛盾在种植的互动交流中不经意间被化解。小区里有位钱女士,她的儿子买了辆车,因为争停车位与邻居张家产生矛盾。“绿主妇”上门调解了几次,钱女士虽说心宽了不少,但那块“疙瘩”总还是没解开。种植活动开始了,钱女士家的茄子长势不太好,“绿主妇”硬拉着她到隔壁张家去“取经”。张女士热情将她们迎进家门,不仅主动介绍自己的心得,还耐心回答了钱女士的问题。内心的坚冰在轻声慢语间慢慢融化。
议事会讨论居民最关心的事
爱心编织室、创意工作室……随着“绿主妇”工作室一个个项目的推出,志愿者队伍日渐壮大,居民有什么事爱找志愿者商量,大家也开始关心起小区的公共事务。“绿主妇”把居民的问题汇集起来,一起想办法解决。除了生态的变化,“绿主妇”还改变了居民的心态。“绿主妇”议事会就这样水到渠成,18名骨干参与的议事会每月12日召开一次例会,文化程度并不高的“阿姨妈妈”们每次都带本小本子,认真记下居民诉求,调解邻里矛盾。
议事会上“阿姨妈妈”们讨论的都是居民们最关心的小事。比如,这几年小区里买车的家庭多了,停车难就成了问题。要不要拓宽道路?可拓宽道路会影响部分绿化。议事会成员们先摸底调查,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居民都同意改造方案,但少部分没车的反对,尤其是7号楼的居民反弹更激烈——7号楼左侧有一片绿化带,如果拓宽路面,绿化带必须移植。“更换侧石,拓宽路面,建设垂直绿化”的方案被放上议事会,“绿主妇”们同时制作《意见征询表》挨家挨户沟通,最终举行了一次投票,85%以上的居民投了赞成票。反对声最大的居民也在“绿主妇”们一次次劝导下签了字:“家里有80多岁老母亲,道路宽了方便救护车进来,再说绿化并没有减少。这个理说得通。”改造后的小区多了80个停车位。
设宠物沙龙,建宠物“厕所”
这些天,宠物成了梅陇三村居民们热议的话题:小区要成立宠物沙龙了。“绿主妇”的领头羊、梅陇三村居委书记尚艳华说,她带着“绿主妇”和志愿者逐一统计了每栋楼有多少条狗,又按照大型犬、小型犬分类,小区2000多户家庭,居然有200多条宠物犬!
“先把小区里的绿化围栏适当加高。”记者在小区看到,绿白相间的围栏清清爽爽,高度都在70厘米。“这样一般的小狗就无法进绿化随地大小便了。”那怎样让居民自觉养成文明养宠物习惯?“绿主妇”们在居委会的召集下把养宠物的业主聚起来开了好几次会,最后签订了文明饲养宠物的承诺书。“和狗主人打交道还得讲点技巧,比如见到他们在小区遛狗夸一夸‘你们家宝贝真可爱’。主人最爱听的这句话一下拉拢了彼此距离,接下来工作就好做多了。”绿主妇协助居委会把牵狗绳分发给居民,宠物犬随地大小便的明显少了。周宝娣告诉记者,“绿主妇”们最近在酝酿建立宠物沙龙,10个家庭为一小组,“大家可以在沙龙里聊聊养狗经,我们也会建议对宠物培训,让爱狗的养好自己爱犬又不打扰别人。”尚艳华说,“绿主妇”正与物业和业委会沟通,还打算在小区建专门的宠物“厕所”,保持环境整洁。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