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国周边外交活跃之年。5月亚信上海峰会成功举行,这场峰会最初是由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发起,因而也就成为着重在西北方向开展的重头外交活动。不久前习近平主席访问韩国,10月中国将主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此之前,习主席将访问另一重要邻国印度,之后李克强总理将赴缅甸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
本周习主席对北方邻国蒙古的访问,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1年后再访蒙古,此访对于中蒙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蒙古是一个内陆国家,地处俄罗斯和中国两个大国之间,地域虽广而人口较少,全国仅200多万人口。中蒙山水相连,有着4700多公里的边界线,中蒙互为陆地边界线最长的邻国。
现代历史上,蒙古与北南两大邻国之间有过不少纠葛,其影响也或多或少延续下来,又由于近年中国力量快速上升,包括蒙古在内的周边邻国不免在心理上存在隐隐的担忧,这是可以理解的。正因如此,蒙古十分重视对美关系,视美国为“第三邻国”,尽管两国其实并不相邻。
对于周边中小国家的这种心态,我们应该更多地加以理解和把握。国家与国家之间,可以说相互都是“听其言而观其行”,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亲、诚、惠、容”四字方针是中国外交重要的新理念,我们应该努力本着这一精神,逐步在外交实践中加以落实和推进,真心实意在行动上展示善意,实现合作共赢。
中蒙两国已基本确定以互联互通和矿能大项目合作为优先方向,这是非常务实的举措。中国改革开放有一条产生于基层的经验,即“要致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建设搞上去了,将会带动各方面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共赢合作和共同发展,也是如此。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互联互通,必将有力地促进近邻间务实合作的开展。
(作者系复旦大学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