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外长会议8日至10日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会议最后发表联合声明,对南海“日益加剧的紧张关系”表示“关切”。
虽然美国、日本和菲律宾等国欲在声明中加入“遏华”内容,但最后声明中并没有特别提及中国,没有采纳美国和菲律宾“冻结”南海行为方案的提议,也没有提及中国与日本因钓鱼岛问题在东海海域的摩擦。
本期“论坛”特请专家对此次会议中的各国博弈作一解读。
1 美菲日鼓动东盟联手制华失败
问:美国、菲律宾和日本都想在会议声明中加入遏华内容,但都未能如愿,相关情况如何?
答:按惯例,会议期间将举办“东盟地区论坛”(ARF)等系列会议,与会的包括亚太各大国外长,因而必定成为讨论东亚地区安全的重要场合,甚至成为大国博弈唇枪舌剑的激辩平台。近年随着域外势力对东南亚地区的介入日益上升,无论是ARF还是以东盟为轴心召开的其他会议,常常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此次会议也不例外。
会议前美国就频频发表言论,企图主导议程设置;菲律宾大肆活动,一如其惯常奉行的搅局行为,力图将东盟绑在其战车上,把中国作为东盟的共同反制对象;日本当然也不甘人后,极力煽风点火,鼓动东盟联手制华。这些活动都集中反映在会前某些西方媒体鼓噪的所谓东盟此次会议联合声明将提出遏华的共同立场和措施等。虽然这种炒作与东盟奉行的方针完全背离,实际结果也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但美日等国的行为以及某些媒体仍然坚持炒作东盟与中国的对立,反映了大国在本地区的博弈有对抗的暗流。
东盟是中国的重要邻邦,在中国努力打造的周边战略中,东盟地位之重要,在双方日益繁荣的经贸和人员往来中得到强烈体现。中国是大部分东盟成员国的最大贸易对象,这个趋势还在继续发展,通过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安排,包括建立自贸区、完善贸易便利化条件等,中国-东盟有望发展成世界最主要的区域贸易集团之一。美日等出于一己私利,希望在安全问题上横插一杠,达到离间目的,并不符合东盟利益,所以这种鼓动东盟联手制华的企图总是因其险恶用心和不当目的而失败。
尽管会议最后声明确实对南海局势有所涉及,表达了东盟希望地区保持可持续和平与稳定的意愿,但无论从何种角度都很难理解为东盟共同制华。而日本《朝日新闻》更是读出了“中国周密推进排除美国外交策略”的气息,虽过于夸大,但也反映了美国作为本地区主角的地位确实在下降。
2 与中国共谋双赢符合东盟利益
问:东盟各成员与中国关系如何?
答:东盟10个成员构成东南亚地区一支重要力量,但东盟内部发展并不均衡,成员国之间差异很大,各自的利益诉求自然也大相径庭。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东盟所有成员都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相比,甚至可以说都是小国。在处理大国与小国关系上,现代国际政治理论并没有提供现成模式。因为无论小国还是大国,追求自身利益的诉求应当是一样的,虽然大国在力量上大于小国,但小国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样会动用一切资源,争取利益最大化。
从这个角度观察东盟成员与中国的互动,以利益的汇合和分歧来区别或定义它们各自与中国的关系,恐怕比“亲华”或“反华”这样的划分更符合实际一些。而将一些东盟成员定义为与中国都是利益汇合点,或将另一些成员定义为只有利益分歧,都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例如就算是菲律宾,也对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表示支持,愿意加入。
由于南海问题持续发酵,一些与中国有比较重大利益分歧的东盟成员企图通过使用激烈手段来为自身利益声张,其中越南和菲律宾处于比较突出的地位。981钻井平台在西沙海域遭到越南大规模骚扰冲击是明显的案例,显示小国在维护自己利益时可以如何蛮横。现实地看,越南是在南海侵占中国权益最凶的,惟其如此,越南闹的声音也最高。
但另一方面,同中国在南海存在争端的有5个成员,从各种情况来看,这5个国家在对华态度上也存在很大不同。无论是马来西亚和文莱这些与中国存在岛礁主权纷争的成员,还是与中国存在海疆划分争议的印尼,都不同意扩大分歧,倾向于通过谈判协商与中国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如果一时不能解决也可以搁置,努力不让这些争端影响中国与它们的整体关系。这些也是中国的既定方针,总体来看,受到东盟大部分成员欢迎。
至于和中国不存在主权与权益争议的东盟成员,它们在维护东盟与中国的全局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这些成员深知与中国共谋双赢是符合东盟整体利益的。由于有这些共识,尽管菲律宾、越南等与中国有较激烈争端的成员还是坚持要闹,但并没有成为东盟与中国关系的主流,这次会议进程以及发表的声明都清楚地显示了这点。
因此可以有把握地预测,只要中国与东盟坚持扩大利益汇合点,努力缩小和搁置难以解决的纷争,就没有理由说东盟内“反华”阵营会越来越大,“亲华”国家会越来越少,尽管这种分类其实并不反映现实,甚至可说是不当用词。
3 中国与东盟携手合作方针不变
问:如何解读中国外长王毅在菲律宾外长讲话时离席等强硬表现?
答:菲律宾是当前中国-东盟关系中的一个死结。在无理霸占中国拥有主权的南海岛礁后,菲律宾不断带头挑事,一再违背中国-东盟已经达成的共识,为一己私利,不惜单方面把争议闹上国际海事法庭,并在此次会议期间,刻意宣布在其侵占的岛礁开展所谓“旅游促进”活动。这些都是违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精神的,对此中国当然要坚决反对。
不但如此,菲律宾一再鼓动东盟“对付”中国,不惜以私利绑架东盟,包括此次会议上,菲律宾外长大力宣传其立场,一再恳求美国为其背书,还把海空基地重新向美军开放,这甚至遭到其国内民众广泛反对。王毅外长表明了中国捍卫国家利益的立场不可撼动,驳斥了菲律宾的错误论调和行为,对其外长在会议上的表演不予纠缠,显示了中国绝不接受外交讹诈。
总体来看,中国目前在东盟为核心的系列会议上遇到各种阻力和压力已然成为一种常态,本次会议并不特别突出。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坚持与东盟携手合作是不变的方针,中国也坚决支持东盟继续在地区合作中发挥领头作用。部分东盟成员的不合作乃至对抗虽然有害于中国与东盟的前景,但并不会撼动全局。
东南亚地区的大国博弈格局则在更宏大层面上展开,其中美国的作用与中国的地位都在不断变动之中,是该地区大国博弈的根源。
4 “双轨思路”发展了争端处理策略
问:美国提出“冻结”南海行为,中国提出“双轨思路”,如何解读会议期间中美博弈?
答:会议前美国提出所谓“冻结”南海各方企图改变现状的行动,包括占领岛屿土地等,此议一出即引起各方反应。美国并非南海争端方,作为域外势力,对南海目前形势应持谨言慎行态度,而不是动辄提所谓倡议,因为这些倡议很难被认定是公允之议。但美国并不会轻易放弃南海这个战略性抓手,从美军重返菲律宾海空基地的过程来看,南海主权和权益争端确实为美国的亚太战略提供了新的契机。所谓“冻结”说其实也是美国为自己打造“判官”地位的舆论铺垫,美国并不真正关心南海各方是否确实都实施了“冻结”行为,如果南海真的什么事情都没有,美国又如何施展手脚?
美国的“冻结”说,正如中国驻美大使所评价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说法,不知道所指究竟是什么、时间线划在哪里、具体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所谓“冻结”,是否要求各方回到中国与东盟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框架中来呢?似乎根本就不是。比如菲律宾有大量违背《宣言》的行动,美国却从未发过声,因此中国对美国的拉偏架式倡议理所当然有深度怀疑。
王毅外长在会上提出“双轨思路”,并不是对美国“冻结”说的反应,而是中国对解决当前南海问题而提出的中国模式,体现了中国在处理与邻国的争端上传统策略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将继续坚持与当事国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双边谈判,原因无他,就在于双边争端以双边谈判为主仍然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最靠谱的方式;同时因为南海是中国与东盟成员国共同享有的,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也是中国与东盟的共同责任,所以在双边谈判的同时,中国也愿意和东盟在多边基础上共同讨论如何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这点当然也涉及中国与东盟已然在进行之中的《南海各方行为准则》的谈判。中国的“双轨思路”驳斥了所谓中国只想“以大欺小”、不愿走多边协商谈判的指责。
“冻结”说和“双轨思路”是美中各自根据自己的利益而提出的策略,虽然两者并无一致性,但也不代表双方只能斗,王毅在和美国外长克里会谈时也指出了中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共同责任和利益汇合点。说到底,中美在东亚如果只有恶斗一途,则得益的一定不是中美,这并不需要太多智慧也可以看出。美国需要理解,“再平衡”如果只有拉偏架一策,那美国注定看不到真正的平衡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