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新民环球/博览
     
本版列表新闻
电脑时代动手能力“回归” 美国政府因势利导“育才”~~~
电脑时代动手能力“回归” 美国政府因势利导“育才”~~~
电脑时代动手能力“回归” 美国政府因势利导“育才”~~~
电脑时代动手能力“回归” 美国政府因势利导“育才”~~~
     
2014年08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脑时代动手能力“回归” 美国政府因势利导“育才”
“工匠运动”拯救制造业?
沈敏
■ “埃利奥特山工匠空间”里的成年人与孩子 本版图片GJ
■ “埃利奥特山工匠空间”创始人杰夫·斯特奇斯(左)与孩子在讨论
  随着信息时代到来,当代人的动脑能力越来越强,动手能力却越来越差。织毛衣、修收音机、打制木柜……这些手艺,正渐渐被遗忘。

  美国近年兴起“工匠运动”,结合传统DIY理念和现代科技,试图重新搭建人与物质世界的“有形”接触,恢复人们亲手使用工具为生活创造便利的能力,拒绝“一切交给电脑解决”。

  底特律推动

  新工业革命?

  美国媒体将“工匠运动”誉为一场“新工业革命”,但从很多方面来说,这场运动体现的其实是一种“回归”。现代“工匠”可以是一个会手织毛衣的家庭主妇,一个善于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的中年男子,也可以是掌握最新3D打印技术的“新新人类”。只要是那些亲自动手、将DIY理念付诸实践的人,都是推动“工匠运动”的一分子。

  这场运动的枢纽是所谓的“工匠空间”。过去10年内,美国出现数百个“工匠空间”,主要坐落于社区公共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或青少年活动中心。接触不到木工活和机械装置的学生们,有想法却没有资金置办设备的创业者们,想暂时脱离电脑、体验动手乐趣的普通白领们,纷纷聚在这里,挥洒汗水打造各种物件。

  在底特律东南端的“埃利奥特山工匠空间”,两个12岁小姑娘正沉迷于一项工作。茨薇娜·格雷手握烙铁,她的朋友雷文·霍尔斯顿-特纳则拿着一台木材燃烧装置。她们想在一个木箱表面烙出先用铅笔画好的“我行我素”几个字。茨薇娜解释说:“我们想看看用哪种工具效果更好,烙印更深。”“还有,哪个颜色更漂亮。”雷文补充道。

  底特律有6个这样的“工匠空间”。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汽车城”随着制造业衰落而面临破产,但也受到这股结合传统手工作业与现代技术设备的“工匠运动”潮流感染。

  2010年,戴尔·多尔蒂在底特律“亨利福特博物馆”举办第一届“底特律工匠嘉年华”。多尔蒂算是“工匠运动”的始作俑者,2005年,他在加利福尼亚州推出了《制造》杂志,开启潮流。他说:“我们把很多不同群体联系起来,他们其实都在制造东西,却各自以为在做与他人不同的事情。艺术家认为自己和开发机器人、或作电子产品的人是不同的群体。从某种角度而言,把他们都称之为‘工匠’,能让不同群体的人聚集到一起来,看见彼此之间的共同点。”

  2006年,多尔蒂在加州圣马特奥主持召开第一届“工匠嘉年华”。因为活动场地处于旧金山湾,自然吸引了一大批在自家车库和工具间打造机器人和软件的“极客”,也同时引来了许多编织、木工等传统手工艺爱好者。

  选择底特律举办“工匠嘉年华”,对多尔蒂来说是个实验。他想证明“‘工匠运动’不仅仅是硅谷特有的现象,或者只能在旧金山湾地区才会成功。工匠到处都是,而像底特律这种地方,工匠文化几乎已融化在其基因里。”

  聪明孩子读书

  笨孩子学手艺?

  “工匠运动”不光是一群人的业余爱好,还潜藏着对美国政治经济的重大意义。6月18日,美国白宫举办的首届“白宫工匠嘉年华”上,总统奥巴马说:“今天的DIY就是明天的‘美国制造’。美国制造业正经历一场革命,一场能在未来数十年内帮我们创造新就业岗位和产业的革命。你们的项目正是范例。”

  美国多年经济低迷,就业形势严峻,制造业首当其冲。相比其IT领域技术水准的遥遥领先,美国对传统制造业技工的培养却不再重视,制造业越来越依赖于“外包”。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教育理念存在误区。如今很多人认为,高中生毕业后就得上大学,“上不了大学”的人才会选择职业技术学校。由于预算限制、标准化测试使学业压力增大等原因,许多中学被迫取消手工艺、家政和艺术创作课程,全力以赴提升学术成绩。另外,数字时代使更多劳动力向信息技术产业集中,进一步导致美国人动手能力越来越差。

  上世纪70年代,中学生尼尔·格申费尔德已明显感受到“动手者”和“动脑者”的分野。他当时想选择进入职业技术学校,他觉得那里是“学焊接、修车和其他‘酷技能’的地方”。但师长告诉他不能这么选,“因为我聪明”。多年后,格申费尔德当上贝尔实验室工程师,对动手的爱好并未消减。工作之余,他常上车间动手做东西。可仍有人说:“得啦,你可是聪明人,应该指挥别人干事。”

  格申费尔德如今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学教授,他领导的麻省理工“数位与原子中心”正尝试改变这种“聪明孩子读书,笨孩子学手艺”的观念。他开发了一个“加工试验室”,在这里,“聪明孩子”们得以把他们脑子里的奇思妙想设计出来,并动手加工成一件件实物。

  “加工试验室”

  到“工匠空间”

  “加工试验室”耗资上千万美元建成,既配备先进的加工仪器,如电子显微镜、射流切割机,也有传统的金属器械和木质工具。学生们在这里设计制造各种器械,小到处理蛋白质的微型器械,大到可以组装飞机的大型器械。

  为推广这一项目,格申费尔德开发了一套简约版的“加工实验室”模板:一台激光切割机,一台能操作精细切割、塑形、钻孔的计算机数控机床,一台3D打印机及扫描仪,一部铣磨设备与各种手动加工工具,总成本约10万美元。随着“加工试验室”在世界各地开花,格申费尔德设立了“加工基金会”,帮助新建立的试验室管理者获取设备与指导。

  “加工试验室”方兴未艾,“工匠运动”又紧跟而上,形成一场涉及面更广的运动。在美国,已有超过200个组织在“makerspace.com”网站上登记注册。

  美国政府把这场运动视为国家培养下一代技术人才的平台。奥巴马在白宫的“工匠集市”活动上承诺,政府下属的几家研发机构将向公众开放,并呼吁美国各地方官支持本地社区多建一些“工匠空间”。

  2011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启动一个为期四年的试验性项目,与全美大学研发机构合作,在1000所中学开辟“工匠空间”。上个月,国防部宣布,项目局将提供1250万美元奖金,用于鼓励中学在校生、毕业生用“低技术”手段造出“高技术”设备的相关教学和培训。

  成年人怀旧

  孩子体验独立

  弗吉尼亚大学文化高级研究学院的克劳福德教授认为,“工匠空间”的兴起,是现代人感觉自己日益疏离实体世界而作出的一种反应。“婴孩时期,我们就通过操纵世界去了解世界,就像是戳戳它,看看它是否会戳回来。”但如今,年轻一代似乎已不再看重这种对外界的探索。

  在底特律的“埃利奥特山工匠空间”,茨薇娜和雷文已是“小老师”,指导过数百个孩子和成人修补坏掉的电池接点、搭建电路板等等。她们觉得自己在这里收获良多。“我在这儿获得更好的教育,”在家上学的茨薇娜说,“在这里你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设计属于自己的课程。”

  这也是杰夫·斯特奇斯创立这家“工匠空间”的用意所在,他想把关于制造的理念传递给在底特律长大的孩子们。他从一家慈善基金取得创业资金,2011年冬在一家教堂地下室创立“埃利奥特山工匠空间”。

  对成人来说,“工匠空间”是一个怀旧场所。在空间的编织部,志愿者教孩子们使用缝纫机缝被子、做棉手套等。这些曾是学校家政课的必学技能,但随着教育经费不断削减,家政课沦为首批牺牲品。

  对孩子来说,吸引他们的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独立感。正如茨薇娜在底特律的一场演讲比赛中所说:“在那里,孩子们成为宇宙的中心,而大人们仅仅是引导你、帮你挺过挫折,直至你最终成为自己的指导。假设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像我一样有这么棒的机会,在他们的社区里都能有一个工匠空间,那该多好?或者更好的是,设想一下每个教室都成为这样的地方,允许孩子们屡败屡战,从挫折中走向成功。”

  沈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新民健康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南京青奥会特别报道
   第A24版:地产资讯
   第A25版:地产资讯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市场资讯/百货
   第A28版:综合/市场资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新民好吃
   第B14版:优游食林/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
   第B16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品鉴/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品鉴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
“工匠运动”拯救制造业?
加入技术商店 享受专业服务
世界涌现数百个“加工试验室”
美国制造业出现 持续性就业增长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博览B03“工匠运动”拯救制造业? 2014-08-21 2 2014年08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