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位精挑细选的“体验员”尹女士更是做了一天新雅的“员工”,亲身感受新雅安全、卫生的生产过程。
几百粉丝报名参观
观摩新雅食品生产基地的“粉丝招募令”一经本报发布,立即掀起了报名热潮。短短几天内,本报和新雅的官方微信后台陆续收到了几百名网友的报名。不少中老年“粉丝”不会使用微信,特地委托子女认真地按格式发来了报名信息。甚至还有一位“粉丝”花了2个多小时换乘公交车,亲自赶来新雅粤菜馆报名。
每一位报名网友都撰写了与新雅有关的回忆,主办方经过仔细挑选,择优选择了30名“粉丝”,成为幸运的参观者。
参观正式开始前,新雅粤菜馆总经理陈耀良代表2000多名员工欢迎市民前来参观,并介绍了新雅悠久的历史。陈总还重点讲述了新雅月饼的原料挑选、制作工艺,使市民对新雅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手工月饼精心制作
下午2时,参观正式开始。按照食品企业安全卫生要求,每一位参观者从头到脚“全副武装”,经过智能风淋、消毒等关卡(见上左图),进入干净恒温的月饼生产车间。
“咚、咚、啪!”第一站是手工月饼车间。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时代,这可是新雅老总陈耀良坚持保留的传统,手工月饼的香甜、细腻,绝非机器生产的月饼能比,咬一口,唇齿留香。
车间中,有十几位师傅正在包制月饼。他们都是制作月饼的老手艺人,技艺在上海濒临失传。操作桌上,摆着皮、馅料、咸蛋黄等原料,只见包馅的师傅们用两只手兜着饼皮,慢慢将炒制好的馅料包进去,月饼四周厚薄均匀,没有一只露馅。师傅们介绍秘诀:“20%皮,80%馅,这是我们规定的配比,所以被称赞‘皮薄馅丰’。”
机制月饼高效卫生
第二站,大家来到了月饼流水线生产车间。六台机器有条不紊地运作着,传送带上一只只月饼生坯排列整齐均匀。工人先将圆筒状的生坯压一下,再传送进机器压一下,字迹清晰的月饼成品就做好了。“每个生坯105-108克,烘焙后就是100克,分量绝不能少。”在各条流水线不停穿梭忙碌的督导说。据说,每台机器一天可生产3万只月饼,6台产能就是18万只,令人惊叹。
第三站是烘焙、扫蛋车间。“好香啊!”一进门,浓郁香甜的月饼烘焙香气就令“粉丝”们垂涎欲滴——成百上千只月饼同时烘烤,能不香嘛!边烘烤,工人边用刷子扫上蛋液,每只月饼扫上五六遍,才能正式出炉。
最后一站,大家观摩了包装的全过程。新雅仓储中心的库房层高超过4米,采用全进口的风冷式空气净化设备和环境监控设备,24小时监控库房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而所有新雅月饼进货要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还要实行抽检。出库的时候,不但要逐一核对商品信息,还要进行第二次质量抽检,之后再将不同的月饼分门别类包装后装入送货车。正因如此,新雅月饼在仓库环节出问题的概率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包装好的月饼还要经过48小时的观察期,看看是否有漏气现象,只有完好的月饼才能卖给消费者。
切开月饼共同庆生
一个小时的参观,“粉丝”们见证了新雅月饼生产的严格、严密和井然有序。回到会议室,大家边品尝新鲜出炉新雅月饼,边听“体验员”尹英子介绍了当一天新雅“员工”的感想。31岁的尹女士看到朋友在微信中分享的“招募令”后,认真撰写征文,有幸当选“体验员”(见上右图)。为了这次体验,她按要求去黄浦区体检站进行了体检,拿到了食品行业要求的健康证。
“参加这次活动,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看得开心,吃得放心!”粉丝杨先生这样总结。
在欢声笑语中,新雅粤菜馆总经理陈耀良、新雅食品厂厂长钱启良与“粉丝”共同切开了三只“龙凤呈祥”大月饼,庆祝新雅88周年诞辰。
月儿弯弯,饼儿圆圆。这个中秋,因为有新雅,心中就有一轮满月!
金旻矣 文 孙中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