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自述
在我看来,我现在所做的工作并不寻常,因为与自己曾经所学的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借助信息技术的推动力量,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归国创业”这最初的梦想,有幸投身意义深远的支付革命。
记者问答
问: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你觉得最有竞争力以及最需要完善的地方分别是?
关:上海浦东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探索新路径的排头兵,拥有自贸区得天独厚的开放政策条件。上海要推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还需要不断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流程创新,这将是上海缩小与国际一流金融中心差距的有效武器。而这项工作其最重要的突破口之一就是金融服务的全面信息化。
问:你认为,今后高端金融人才是否可以更多地实现本地化培养?为什么?
关:中国能否培养出一支强大的本土化金融人才队伍,将决定中国能否建立起一个世界级的强大的金融市场。金融业是个高速发展与快速变化的行业,我们一直都在做这样的事情,金融人才从高校的培养到企业的实战历练,就是不断培养本土经验和理论兼具的实用性人才,挖掘能够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乃至中国金融市场构建添砖加瓦的高端金融人才。
问:你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还有哪些新的期待?
关:未来10年,得益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支付清结算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上的优势将愈发突出,对于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愈发明显。为企业加速的梦想永远在行进中,希望在下一轮变革中,能够抓住更大的市场机遇,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让支付系统掌握在国人手中
在美国求学期间,我对金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顺利考取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资质,开始了在华尔街的工作。也正是在华尔街工作多年的经历,让我对二战后美国依其美元霸主地位而建立的全球电子化支付清算系统,有较深刻的认识。美国的电子支付系统(包括法律法规、业务系统、产业分工、人才保障等)不只服务于本土,更是覆盖全球交易的核心网络。电子支付行业是美国战略性行业,不仅极大提高了美国传统行业包括第三产业的运营效率,支持美国产业实现全球电子商务化,还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经济霸权地位和产业调整的能力。在面向零售的支付服务中,美国政府支持的支付清算机构控制了多数国家的境内和跨境支付通道,掌握了全球大量的核心金融交易信息。
电子支付行业是战略性行业,美国通过对电子支付的全面监控,编织了一张隐形大网,不仅掌控美国社会经济,还深度渗透他国经济。相比之下,我国电子支付行业应用起步晚、基础差、增值业务少,差距很大。从国际竞争角度出发,如果我国国内及跨国的支付渠道被美国掌控,不仅使国际贸易受制于人,而且重要金融信息被其掌握,国家金融信息安全得不到保证,后患无穷。
为缩小这一差距,让支付系统掌握在国人手中,我于2004年4月回国创建了“快钱”。做梦的时候,无知者无畏。当时在国内,类似的支付或者是互联网金融服务,几乎没有经验可以参考。但凭着满腔热情,几经努力,目前“快钱”已位居国内众多第三方支付清算企业前列。所以,我觉得应该忠实于自己的梦想,不要被当下限定的条件限制。
以我们的梦成就客户的梦
“技术可以使钱流转,为什么不可以使钱流转飞快,能够为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服务?”我现在的梦想,就是通过“快钱”这样一个平台,帮助国内大大小小的企业实现在电子商务大潮中激流勇进的梦想。
秉承通过创新型金融服务,支持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理念,快钱致力于跨银行、跨地域、跨行业、跨网络的运营模式,目前已与50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行业解决方案覆盖航空、保险、教育和零售等近20个行业;同时,我们还与各大国际卡组织以及国际领先支付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拥有超过1.92亿注册用户和198万余家商业合作伙伴。这个过程中,“快钱”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将总部搬到上海浦东——这片创业和金融服务的热土。
作为专业的信息化金融服务提供商,快钱针对企业现结、赊销、预付三种业务经营模式,向企业提供电子收付款,企业电子采购账户等创新产品组合,形成一整套专业高效的流动资金管理解决方案,实现了资金流与信息流的无缝整合,帮助企业提升资金流转效率。同时,我们的解决方案还打通并盘活了产业链上下游的资金流,用好产业链中的存量资金,提高产业链乃至整个社会的资金流转效率,从而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带动社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
如今,“快钱”的创新型电子支付服务和金融创新业务,可实现7×24小时支付清算服务,通过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多种支付工具和终端,多、快、好、省地为企业“搬”钱,从而帮助企业扩大业务规模、提升利润空间,实现健康持续的高速发展。
为了梦想努力前行
在“快钱”的总部办公室里,墙上挂满了清朝、民国时期的债权、股票、银票等“古董”,我想藉此让年轻员工们对金融历史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当年,这些纸质票据取代真金白银,掀起一场“金融革命”;如今,我们又投身于电子支付的新一轮革命。
在这场意义深远的支付革命中,“快钱”并非“孤军奋战”。在业务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积极参与到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起草和支付体系规划的制订中来,希冀能够共同营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
本报记者 鲁雁南 实习生 吴晓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