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有名气家境富裕
斩首视频中的刽子手操英国口音。英国媒体报道称,英国安全部门确认,来自伦敦西部的说唱歌手巴里是首要嫌疑人。
《每日邮报》报道,23岁的巴里家境富裕,已小有名气的他2013年却放弃演艺事业,离开父母留给他的百万英镑豪宅,前往叙利亚参加“圣战”,并更名为“圣战战士约翰”。巴里发布在社交网站上的照片展示了他由身穿名牌的音乐人,逐渐变成头戴面具、挥舞枪支的极端分子的过程。一名朋友遗憾地说,与极端分子接触后,巴里“就像被洗脑了一样,变成复仇心旺盛的极端分子”。
《每日邮报》称,巴里的父亲是拉丹的高级助手,因涉嫌策划1998年发生在非洲的美国使馆爆炸案,于2012年被引渡到美国。
“玩转”网络诱年轻人
消息人士认为,斩首视频也许只是表演,真正的斩首“可能发生在摄像机关闭后”。“中东论坛”智库成员塔米米说:“他们展示了一个英国口音的男子,因为他需要面对的是说英语的‘观众’。”
为扩大“国际影响力”,ISIS正通过互联网将“恐怖触角”伸向西方国家乃至东南亚地区,尤其注重吸引年轻人加入。据美国媒体统计,目前至少有17个国家的公民加入极端组织,其中澳大利亚约250人,比利时约250人,丹麦约100人,法国至少700人,德国约270人,荷兰约120人,英国约500人,美国至少70人。
中国国家反恐办软科学专家、上海反恐中心副主任潘光指出,ISIS等宗教极端组织针对经济危机下充满怨愤、没有目标、缺乏身份认同或个人价值认同的西方年轻人,将圣战“包装”成一项具有神圣使命的运动,可以帮助年轻人找到生命的意义。极端组织通过社交媒体教授制造爆炸物和策划袭击等技巧,吸引好奇心旺盛的年轻人,同时上传萌宠小猫等照片,将自己的生活描述得十分温情以博取好感。这样的全方位宣传攻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越来越多中东以外年轻人被极端组织吸引。但总的来说,加入极端组织的西方国家年轻人主要还是穆斯林,或因婚姻等原因成为穆斯林的白人。
反恐更需“软件”支持
潘光指出,宗教极端组织得以开辟新的成员市场并非偶然。近年西方国家接收中东难民,穆斯林人口迅速上升,但少数族裔仍被边缘化、被歧视,难以融入主流社会。同时,美国绕开联合国武力干预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巴以冲突等问题又得不到公正解决,这些都激发了在西方生活的穆斯林年轻人的“责任感”。他们非但自己积极投身圣战,还会给身边朋友“洗脑”,成为危险的“不定时炸弹”。
潘光强调,反恐不光需要枪炮等“硬件”更需要“软件”:让民众了解恐怖主义,能辨别恐怖组织宣传伎俩,知晓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等。社会和家庭要关注年轻人的需求,了解年轻人的交友情况,谨防被宗教极端组织蒙蔽而走上不归路。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