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词洗练 主题明确
“1776年3月,瓦特制造的第一台实用性蒸汽机在英国波罗姆菲尔德煤矿点火,照亮了人类生活的一个新时代。成全了瓦特的大英帝国,凭借瓦特们提供的能量,在全球殖民时代称霸两百年……二十世纪中期,人类发明创造的舞台上,降临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新事物。众多学者认为,这是人类另一项可以与蒸汽机相提并论的伟大发明。这项可能创生新时代的事物,叫做互联网。”纪录片《互联网时代》第一集开篇五分钟,就用流畅优美的旁白以及饱满清晰的镜头语言,通过回望人类历史长河中工业革命带给社会发展的巨大变革,准确清晰地概要出这样一个全片的核心思想,“互联网技术正开创人类的一个全新时代”。
元老聚集 娓娓道来
罗伯特·泰勒最早迈出了计算机互联构想的第一步;拉里·罗伯茨让每台计算机可以找到彼此;蒂姆·伯纳斯·李则让互联网从专业人士的机房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原以为这些互联网的缔造者们大多已变为了“一张照片”,却不曾想,他们能够逐次坐在镜头前,对数十年前的发明和革新娓娓道来。
对于互联网的出现,没有人比这些元老级人物更有发言权,看见这些耄耋老人或幽默或严谨的表述,让人确信,“《互联网时代》是中国第一部、也是全球电视机构第一次全面、系统、深入、客观解读互联网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据了解,央视财经频道历时三年策划制作此片,共10个摄制组,足迹遍布五大洲,深入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和顶尖级科研机构,采访了国内外近200名互联网专家和各个门类的杰出学者,其中就有七位公认的互联网之父。
质朴易懂 饱含深情
“此前,新生的网络世界里,只有专业人士才能通过复杂的代码程序前往特定的地方,捕捉特定的信息,但伯纳斯·李编写的网络编辑程序使普通人也不会迷路。伯纳斯·李贡献的超文本浏览器及相关协议,就是我们每次键入网址时出现的‘Http’,伯纳斯·李命名的World Wide Web就是人所共知的‘www’,中文译为万维网。于是,网页的概念出现了。”《互联网时代》最宝贵的地方,在于把最复杂的技术问题,说得让普通观众能够轻松理解。从这个角度讲,它起码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科普片。
但同时,这又不是一部刻板的科普片,它甚至是饱含深情的。就好像在交代伯纳斯·李放弃了专利申请,将自己的创作无偿地贡献于人类之后,镜头很快切换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创造了万维网的伯纳斯·李应邀来到主体育场的中央,“在全世界的注目下,他在自己当年写作万维网软件的同型号电脑上,敲击出他对整个世界的高贵情感,‘This is for everyone’,献给每一个人。”画面中绚烂的焰火和如潮的欢呼,就像是在为这互联网的精神喝彩。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