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辉煌年代》新闻发布会在沪举行,8位主演悉数亮相,“上译佘太君”苏秀身着一件蓝色开衫,坐着轮椅率先亮相。这支平均年龄超过75岁的“梦之队”,虽然几乎全部白了头发,但个个精神饱满,老艺术家们拿起话筒一开嗓,声音年轻依旧,让人仿佛穿越回那个辉煌年代的经典影片。
辉煌年代追忆故人
上译厂艺术家们造就了配音艺术史独一无二的辉煌年代,谈及对那段岁月的回忆,配音艺术家们不约而同地聊起了老厂长陈叙一和其他几位已逝的配音艺术家的点滴往事。
“上海人都知道我活了两辈子了,我的第二辈子就是译制厂给我的。” 曹雷回忆说,她的配音生活多亏了陈叙一,“原来我是舞台演员,因为重病离开舞台后,是老厂长陈叙一点头要了我,让我在译制厂获得了新生。一到了译制厂我就全心投入进去,忘了身体和病痛,我后来又活蹦乱跳的,是因为又投入到了我喜爱的工作。”曹雷感慨道,配音过程中她在人物的海洋里游泳,后来回到舞台上就什么角色都不怕了,她自豪地说:“舞台有多大我的胆儿就有多大。”
作为几位主演中最年轻的一位,丁建华对前辈的指导感触最深,她说:“记得老厂长给我分配《海狼》里的特务克伦威尔夫人,我特别激动,终于配到坏人了。但老厂长跟我说,这是个有理想、有信仰、有追求的女人,你不要带着坏人的感觉去演。老厂长和苏秀老师等前辈的指导让我茅塞顿开。”
沪上知名主持人贝贝(贝倩妮)是陈叙一的外孙女,她回忆起,外公病重在床时已经没法说话,却还在掰着手指数着字,这是配音演员对嘴型、对字数的习惯。贝贝说:“曹雷老师来看我外公时,对我外公说:‘你的事业我们会继续下去的,请您放心。’外公不能说话,在写字板上,给那句话加了一个字,变成‘我爱的事业’。他们那一代人对事业的热爱和那种精神非常让人感动。”
童自荣请缨吊威亚
“北京的首演可能是第一次把配音艺术搬到舞台上,没想到这次又能来上海继续做,这可能是舞台上最后一次。”导演李彤在发布会上说道。他为这场晚会呕心沥血,老艺术家也一个个使出看家的本事,力求为观众带来惊喜,完成最棒的演出。
年逾古稀的“佐罗”童自荣,自爆曾请缨吊威亚登台,力求展现佐罗的英姿,他说:“神通广大的佐罗,出场方式一定与众不同。如果不能骑着马冲进来,至少要从天上飞下来的。”而导演怕他骨折,否决了这个提议。童自荣说:“后来我想,我要从观众席里走出来,因为佐罗是为老百姓伸张正义,是和普通老百姓站在一起,我愿意和佐罗一样。”童自荣还透露,在晚会上他将一展歌喉,为上译厂的前辈和观众们演唱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追忆他们那个年代的“俄罗斯情结”。
北京的《辉煌年代》配音晚会上,90岁的“阿崎婆”赵慎之因突发高血压未能登台表演,她为此深感遗憾和歉疚,她希望这回自己能好好表现,“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要表现得像样一点,虽然我年纪大了,但不管是配音,还是朗诵,我都愿意干,因为这是我非常喜欢和热爱的工作。”
程晓桦将在晚会上朗诵自己写的散文《老哥俩》,讲的是译制厂的配音艺术家尚华和于鼎的故事,程晓桦说:“《虎口脱险》里我正好和这两位老艺术家一起合作,当时分配角色的时候我心里就觉得真是一次绝配,老哥俩在生活中经常调侃非常幽默,这个散文我也是由衷而发。”
实习生 陈怡鸣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