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蒙古,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1年后再度访蒙,也是习近平第二次单独出访一个国家。那么,蒙古在中国周边外交中处于何种地位?中蒙关系的现状如何?两国关系发展前景如何?本版编辑请专家做详细解读。
1
高层互访频繁促进互信
双边关系升格水到渠成
问:中蒙关系现状如何?
答:自去年中共中央前所未有地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会议”后,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成为中国本届政府对外战略的“重中之重”,最高领导人接踵访问邻国,并提出一系列促进中国与周边邻国在地区乃至跨地区的合作计划,如“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显示北京高层正在将“周边外交工作会议”确定的方针加以推进落实。在这个宏大的战略驱动下,蒙古国的地位应当比较突出。
以人口计,蒙古虽是小国,却有着极为广袤的国土:不足300万人口与超过156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形成的对比在亚洲可算是非常惊人的,由此蒙古国与中国的4700公里边境线也是中国最长的陆地边界。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其背后却有着关于中国周边环境的重大变量,也是中国一贯重视发展与蒙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重要原因,因为蒙古国在当代世界经济体系中虽然没有太高地位,但蒙古国如何发展却攸关中国的国家利益。
众所周知,中蒙关系的全方位发展是在冷战结束后才走上轨道的,但这个地缘政治造成的现实并没有削弱中蒙两国人民间悠远关系的重要性。冷战结束给蒙古国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而此时的中国已然走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道路,这给蒙古国构成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与其接壤的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民生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对蒙古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并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纽带之一:双方间天然的联系促进了经济交流互补关系,并且中国内地的企业商界亦通过内蒙古与蒙古国的联系而加强中蒙间的投资合作,这成为中蒙关系的支柱之一。
更重要的是两国高层互访十分频繁,这在政治层面上促进了双方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习近平主席早在2008年国家副主席任上就曾经踏上蒙古国的草原,这次更以元首身份携夫人再次正式访问乌兰巴托,显示在中国的外交战略雷达上蒙古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此次访问虽然时间很短,可谓是“旋风式访问”,但正如中国外交部指出,中蒙间的高层互访更像是“走亲戚”,从北京到乌兰巴托,飞机转瞬即到,两国领导人因此经常往来,成为两国政治关系的常态,不但是双边互动十分频繁,而且在多个地区和国际机制的场合,两国领导人也经常会晤,如上合组织的领导人会议,蒙古国以观察员身份按惯例出席,提供了额外的领导人会晤机会。今年秋季北京-怀柔举办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蒙古国虽非成员,亦可能如印度领导人,出席盛会。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此次访问,双方决定将双边关系升格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水到渠成的发展。
2
习主席单访重视其地位
强调照顾双方“舒适度”
问:习主席为何要单独出访蒙古?蒙古在中国周边外交中处于何种地位?
答:中国国家元首此次单独出访蒙古国,说明中国高度重视后者作为邻邦的战略地位。蒙古国的特殊地理地位决定了她的地理性邻国非常有限,虽然蒙古国有“第三邻国”一说,旨在强调该国希望扩大在国际社会的交往,不至于受地理条件的过度局限,但毕竟这个“第三邻国”是需要通过一定渠道才能建立起来的,这个渠道正是基于其和真正的邻国所打的交道。例如蒙古国极其期望中国帮助它获得出海口,就蒙古国而言,这个出海口只有在和中俄达成合作后才能实现。
由于蒙古国地处中俄之间,国土广袤,人口稀少,资源丰富,这些特点令西方大国及日本等都很重视,例如北约就声称蒙古国可以成为这个军事组织往东扩展的“终端”,言下之意是要拉蒙古国加入北约,这种前景如果实现,对地区稳定与和平恐怕是极具破坏性的。远的不用看,眼下正在肆虐的乌克兰危机就是先例,说明如果西方对自身的目标仍然持毫无顾忌的扩张姿态,其后果也必定是灾难性的。日本的目标则稍有不同。日本对北约的事务并无兴趣,日本在蒙古国看到的是中国:日本处心积虑打造的是一个安倍所谓的“共同价值观”同盟。不过要把这顶日本编造的帽子套在蒙古国之上未必太勉强,因此日本近年来一直利用蒙古国渴望发展经济走向世界的愿望,通过向该国提供援助和投资,加强日本的存在。
在中国的周边外交中,蒙古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此访发表的双方联合声明明确提到“不参加任何针对对方的军事和政治同盟”,习主席在该国大呼拉尔发表演讲时亦强调了各自的政策都要照顾到对方的“舒适度”,表明双方对当前形势和潜在的与现实的地缘政治问题都有清醒的意识。中国坚持“亲、惠、诚、容”的睦邻方针,把蒙古国视为合作的伙伴,努力打造和谐的合作空间,尽管这并不表明双方不存在任何分歧。
3
矿藏资源开发渠道拓宽
中蒙合作将有深度扩展
问:中蒙为何要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蒙在哪些方面可以开展务实合作?
答:中国与蒙古国2011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自那时起,中国一直保持着蒙古国最大经贸对象和最大投资来源国地位,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所带来的利益是十分明显的。蒙古国地广人稀,有较丰富的煤炭矿藏资源,但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就产品输往国际市场而言,蒙古国的地理位置也十分不利。中国的快速发展为蒙古国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合作对双方是明显的共赢。当然,站在蒙古国的角度,其经济发展过于依赖一个国家并非最好选择,因此也提出了经贸合作多元化的目标,并希望在中国的帮助下,建设通过中国的大通道,使其产品获得出海口。这个要求得到中国的理解,在习主席访问期间,双方亦签署了相关的协定。但这丝毫没有降低中国对蒙古国发展的重要性。
双方此次将发展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字之差,反映了中蒙关系有着深度扩展的前景。
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双方的互信建设渐入佳境。蒙古国虽然只有两个邻国,但其希望进一步融入次地区和地区合作进程的意愿十分明显,中国愿意提供帮助,从上合组织到亚太经合组织,以及东亚地区现有的地区架构,中国都是重要成员,可以提供合作,这在联合声明中都得到体现,相信一定深受蒙古国各界欢迎。
在人文领域,中蒙间的传统关系在新形势下也将有大发展,双方将提升青年交流,鼓励更多的学生留学,特别是在文化领域,双方特有的文化传承具有明显的共性,这理应成为两国全面关系的一个非常有积极意义的方面。总之,两国战略伙伴关系通过习近平此次访问已经得到全面升华,将对两国的整体利益产生积极的效应。
4
蒙方倡中蒙俄合作机制
中方积极响应前景可期
问:中蒙俄三国如何加强合作?
答:蒙方提出的建立中蒙俄三边合作机制,这是一个有新意的倡议,得到中方的积极响应。当前,亚洲的政治格局正在逐渐形成,各种三边或多边的互动都在积极运行,而在中蒙俄这一块,从地缘上看,是亚洲极具战略意义的板块。蒙古国因其地缘特点,在中俄之间起到战略枢纽的作用,因而其所提出的三边合作机制首先可以被理解为提升蒙古国战略地位之举。从中俄的角度看,双方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这个层面上的发展,应当说是矛盾较少、利益汇合点很多的,当然其前提是双方的互信已经达到较高程度。在宏观层面上,围绕蒙古国的历史纠葛可以被认为已经翻过,今天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都面临类似的战略挑战,例如北约的“豪言”对中俄都非吉音。中蒙俄三边机制如果实现,尽管这绝非与北约或美日对着干,但中俄在维护本地区合作与信任建设方面显然有很多共同利益。
在经济领域,三方合作的首要重点恐怕是能源。此次中蒙合作文件中已经包括了中石油与蒙方的合作计划。中国作为世界最大能源进口国与俄罗斯作为世界主要能源输出国,这两个地位决定了蒙古国在未来亚洲的能源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普京总统年内也将访问蒙古国,相信蒙方的三边倡议将得到充分的讨论。在此基础上,三边合作的前景是可以预期的。
中国的周边外交日趋活跃,习近平专程访蒙清楚地显示了中国打造和平周边环境的决心。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蒙古国这样的小国,还是俄罗斯这样的大国,都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