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中收集样本
据英国官方统计,2012年,平均每12名英国成年人中就有1人吸毒,2.6%的英国成年人吸可卡因之类A级毒品。
欧洲毒品监控中心今年5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按吸毒者与人口比例算,伦敦可卡因使用量在42个欧洲城市中位列第一,摇头丸等迷幻药的使用量也最多。
调查基于对下水道污物中的毒品含量分析。研究人员认为,毒贩遇到警察搜捕时可能把大量毒品冲入下水道。
由英国学术领域和政府卫生保健部门专家组成的一个独立调查机构每年发布“全球毒品调查报告”。2014年度报告显示,英国在接受调查的西方国家中,可卡因使用者占人口比例最高。7300名受过良好教育、属于中产阶级、主要为年轻人的英国调查对象中,33.7%承认前一年吸过可卡因。22.1%接受调查的英国人承认曾在网上购买毒品,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国家中比例最高。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称,官方统计2012年至2013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有63万名非法吸毒者,此数字大大低估了实际情况,但即便按这个结果计算,1996年以来,英国的吸毒人口增加了两倍。
西非缉毒力量薄弱
近年来,美国的毒品市场接近饱和,贩毒集团开始把目光转向欧洲。根据联合国发布的统计数字,1998年,欧洲的可卡因市场价值是美国的四分之一,如今几乎持平。联合国估计,每年有60吨可卡因经由西非进入欧洲,市值13亿美元。
过去,可卡因从南美洲被直接贩运到欧洲。随着各国加大缉毒力度,毒贩转而借道西非走私毒品,因为在这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执法人员容易收买,边境检查松懈,易钻空子。
大量毒品漂过大西洋后登上西非的土地,再从摩洛哥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在夜色掩护下被快船运到西班牙南岸,再从那里被运到伦敦等欧洲繁华都市。
西非国家打击毒品走私力不从心。尼日利亚国家毒品执法局海事部门指挥官伊萨克说,有一次缉毒船遭遇两条贩毒快船,火力远远不及对方,缉毒人员最后竟靠装死保住性命。
伊萨克手下只有6个人,每天却要在运抵拉各斯阿帕帕港的2000个集装箱里搜查毒品。
人手严重短缺,加上装备差,伊萨克领导的缉毒队往往不得不依靠外国缉毒机构提供情报和行动指导。一次,得到英国情报机构消息说一艘贩毒船驶往拉各斯后,他们装扮成渔民,驾一条拖网渔船,尾随贩毒船12个小时,其间得到英美缉毒人员协助。毒贩交货时,缉毒队与事先埋伏的50名全副武装人员现身,缴获450公斤、在伦敦市值可达1890万英镑的纯可卡因,同时抓到两名贩毒团伙头目。整个缉毒行动事先没有向尼日利亚港口官员吐露半个字,因为担心他们会向贩毒分子通风报信。
英助西非打击贩毒
为阻止毒品从西非流入,英国派遣缉毒人员到加纳、塞内加尔、多哥和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协助当地缉毒部门。
英国国家反犯罪局国际行动主任科尔说,英国为打击西非贩毒投入“更多人、更多资源、更多钱、更多关注,从被动转为主动。”每年耗资超过1000万英镑。
英国除加强与尼日利亚的情报合作外,还协助尼加强机场缉毒,曾查获一些来自南美的贩毒者。他们有的吞下装有2公斤可卡因的安全套,企图从拉各斯飞往英国希斯罗机场。一名女毒贩把4公斤可卡因藏在她一对6岁孪生子的尿布里。
空中贩毒变得困难,不少毒贩改变贩毒路线,转而穿越尼日利亚西北边境,进入贝宁,再从那里投靠在撒哈拉沙漠活动的恐怖分子,走陆路和海路向欧洲贩毒。 欧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