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压箱底”的一摞摞老报纸里,冯建忠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已经泛黄甚至显出褐色、有些发脆的老报纸——69年前今天出版的《新民报》。这张报纸上记录了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时刻,冯建忠将它珍藏了20多年。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他首次展示出来,并独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1 新民报价值最高
套红报纸
非常珍贵
冯建忠的家是位于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的老公房,尽管父母为他留下了两套房,但家里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家电,各个角落里都堆满了他30多年来收集的十万多件藏品,仅剩一间房间供一家三口勉强蜗居。
记者到达之前,冯建忠早早找出了珍藏的《新民报》等5份老报纸,都是1945年9月3日出版的,除了《新民报》,还有《大公报》、《国民公报》、《时事新报》、《扫荡报》。除了《新民报》,其他都是大开页的报纸。
“在这几份报纸中,我认为这份《新民报》的价值最高。”作为浦东新区收藏协会会长,冯建忠有30多年的收藏经历,尤其是收集了大量报纸、期刊的创刊号。也正是从收集这一专题开始,冯建忠对其他相关的藏品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冯建忠将几份报纸一字摆开,他告诉记者,这5份报纸中只有《新民报》、《国民公报》两份报纸是经过两次印刷,套红的,这种老报纸很少见,非常珍贵。“《国民公报》早就没有了,而《新民报》如今仍继续传承,是《新民晚报》的前身,仍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因此这张报纸的价值尤为珍贵。”
2 头版稿件都精悍
重磅新闻
加重处理
记者看到,这张《新民报》对开,共4个版,一版和四版均报道了抗战胜利的相关新闻。一版还在对角方向套红印上了两行字,“日本签押降表 全世庆祝和平”。足可见报纸对这一重磅新闻的加重处理。
对于这一重大新闻,和另外几份报刊不同,《新民报》的文章都很短小精悍,一版上刊登了近10篇稿件,长的不过500字左右,短的简讯才几十字。但版面编排错落有致,包括《日本昨签押降表》、《收复区各省本年田赋免征》、《渝京沪邮航机16日起通航》等。重大新闻同样讲究和老百姓生活的贴近性,体现了《新民报》的风格和定位。
在一版中,有一篇《日本正式投降之日 蒋主席宴毛泽东 国共商谈顺利进行中》。记者翻开历史比照,记录的正是“重庆谈判”,该谈判正是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至10月10日结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可见,这份报纸也是重要史料。
3 近半月工资淘得
收藏多年
重见天日
说起收藏这张报的经历,冯建忠说,因为自己之前收了一张《大公报》,发现1945年9月3日是个重要的日子,从此在收集其他报纸期刊的时候就“多长了个心眼”。
那是20多年前的一个周日,他一早赶到福佑路“淘宝”。在一个老人的地摊上,他从一大摞老报纸中翻到了这张《新民报》,是1945年9月3日的。他兴奋不已,觉得很有价值。但摊主开价50元,要知道,那时候他在工厂上班,一个月工资也不过100元左右,一时舍不得买。但转了几圈后,还是割舍不下,继续和摊主软磨硬泡,最终以45元成交。
这件珍贵的藏品“压箱底”一藏就是20多年。今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冯建忠决定,让这张珍贵的报纸重见天日,让更多的人从中了解历史,牢记历史,警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