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9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写的歌词为啥没有“孩子气”?
陆梓华
  前不久,为增强本市中小学生为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感和责任,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和上海世纪音乐教育文化传播公司联合开展了“唱响中国梦”青少年学生歌词征集活动。记者从组委会获悉,经过全市范围内征集,93首作品入选决赛,但是,令评委有些遗憾的是,孩子们的作品中,却少有“孩子气”。

  “我们希望孩子们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出发,写出自己的梦想和心愿,写出童趣,但是,很多作品充满着‘大人腔’。”大赛评委、本市中小学拓展型教材《歌谣》副主编范慧英说。记者看到,在征集的作品中,不少只是通过辞藻堆砌表达“国家富强”“民族兴盛”等主题的向往,没有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也缺乏歌词应有的感染力和美感。

  真情实感,成为本次歌词评选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在院里数星星,一颗星星一个梦,千万颗星、千万个梦……”在老师指导下,宝钢新世纪学校一年级学生苏奕涵创作的“千万颗星、千万个梦”得到了评委的赞赏,小家伙的心中的星星有“天蓝水清”的环保星,“上天入地”的科技型以及“快乐健康”的“幸福星”。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秘书长芮彭年觉得,这样的比喻把大人也带入了美丽的梦幻世界。青浦金泽中学八年级学生阮天凤一首名为《Dream》的歌词,也得到了评委的肯定。她从家乡的稻田得到启发,引发了对未来的思索。“一日日的等,一天天的忙,我的梦想是什么,是否在那里酝酿,在那叫未来的稻田里……太阳下山了,月儿明晃晃,年少轻狂的我们,是否找到了梦想,那绚烂的彩虹之间……”在芮彭年看来,“未来的稻田”、“绚烂的彩虹”正是年轻人心中照亮梦的曙光。

  据悉,优秀作品将于近期颁奖,组委会还将组织一批国内优秀曲作家为歌词谱曲,创作出一批富有意境、传唱度高的属于青少年自己的歌。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A20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育儿
   第A28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9版:财经新闻
   第A30版:生态上海·秋之韵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广告
   第A34版:上海新城区
   第A35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36版:广告
   第A37版:夜光杯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连载
   第A40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3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科普达人
   第B06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孩子写的歌词为啥没有“孩子气”?
徐汇区启动中小学生“向国旗敬礼”签名寄语活动
全市中学生金融教育校园行启动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教育万象/新民教育B06孩子写的歌词为啥没有“孩子气”? 2014-09-24 2 2014年09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