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结束了,但是关于“互联互通、共享共治”这个话题,才刚刚开始。本届大会惊喜连连,但热闹背后却有一些事情值得我们静下来思考。
谁对人网关系更有洞见?
时间回溯20年,1994年4月20日,我国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互联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成为互联网大家庭的第77个成员。当时没有人料到如今的中国已经发展成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市场。世界互联网十强企业,中国雄踞四席(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远超欧洲。
“中国互联网经济已超美国”,麦肯锡资深董事合伙人罗颐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旨演讲中做出这样的论断。这并非恭维,罗颐介绍,麦肯锡国际全球研究院分析了各国互联网相关产业占GDP的比重(称为IGDP)发现,中国在全球属领先地位,增长速度惊人。
“世界互联网大会,不是比谁的财富多,谁的业务模式更成功。比的是谁对互联网和人类的关系更有洞见。”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安表示。
网络隐私用不用担心?
网络隐私也是昨天分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在昨天的峰会上,面对网络隐私的主持人提问,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说:“我一点也不担心网络隐私问题。二十年前,互联网专家们担心的问题都没出现,没担心的都出现了。人类一方面会习惯这样的状态;另一方面,行为数据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附和道:“作为互联网公司其实我们不关注隐私问题。掌握网民互联网行为数据的实际上是一堆服务器,没有人会真的把这些行为数据拿出来研究你的行为。”
搜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跳出来反对,认为互联网企业的确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用户的互联网行为数据。“比如说,我们都在用微信,我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如果马化腾想知道,他都可以知道。所以,保护用户的互联网行为数据,还是非常重要的。”
张志安告诉记者,欧洲已经有法案,赋予用户一键全删的“被遗忘权”,也就是欧洲用户可以要求搜索引擎删除“不相关”或过时的个人数据。但中国还没有,因为一旦通过这个法案,互联网公司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来保护用户的隐私。
管理好互联网靠什么?
互联网发展给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赋予新的内涵,网络空间治理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局中国区司长庄庆维认为,政府要更加注意对民众的诉求进行反馈,通过数据搜集,向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如今,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企业的主要发展思路,中国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在技术创新领域站上世界互联网业界的潮头。李彦宏在会上介绍,百度2013年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达41亿元人民币,占营收的近13%。
对此,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建平表示,“如今互联网的开放和国际化日益革新,治理和技术创新是密切相关的,但目前我们对技术不太重视,脱离技术说事,好多说不清楚。技术创新了,按照其他技术的思维管理是行不通的”。
特派记者 王文佳
(本报乌镇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