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检察机关的批捕罪名中,沈颢领导下的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网、理财周报3家媒体及8家运营公司涉嫌敲诈勒索、强迫交易犯罪;同时,沈颢还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个人犯罪。
“掌舵人”难辞其咎
“迷航”,对于如今的境地,沈颢如此形容。
今年43岁的沈颢,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南方周末》,历任新闻部主任、编委。2000年10月,29岁的沈颢出任《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2003年,任21世纪经济报系发行人;2008年,任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后兼任21世纪报系党委书记。
警方介绍,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网、理财周报系21世纪传媒旗下财经类媒体,利用其在财经界的广泛影响力,与上海润言、深圳鑫麒麟等公关公司相勾结,指使媒体记者通过各种途径主动挖掘、采编上市公司、IPO公司的负面信息,并利用上市公司、IPO公司对股价下跌、上市受阻以及相关产业公司商誉受损的恐惧心理,以发布负面报道为要挟,迫使上市公司、IPO公司与其签订合作协议,收取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的“保护费”。
对于下属媒体的涉嫌犯罪行为,沈颢承认自己不仅是默许,更是领导者、支持者、协调者和参与者。
“我很早就知道这是涉嫌犯罪的。”沈颢供述。警方查明,在沈颢执掌21世纪报系期间,上述行为成了重要的盈利模式。警方初步查证,沈颢等人利用上述方法,迫使近100家公司直接或通过公关公司,与21世纪传媒旗下3家媒体的8家运营公司签订广告合作协议,涉嫌勒索资金共计2亿余元人民币。
落户园区要“好处”
警方透露,在担任21世纪报系发行人和21世纪传媒总裁期间,沈颢利用职务便利,在财务报销、下属公司注册地选定等诸多环节存在涉嫌犯罪行为,目前查证的涉案金额累计达100余万元人民币。
2006年,21世纪传媒以市场化运作后带来了巨大收益,沈颢感到自身收入跟公司收益反差极大,遂与公司高管多次商议提高收入。
陈东阳、乐冰等其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以及相关证据均证实,在未得到21世纪传媒董事会同意的情况下,沈颢与其他公司高管采取虚构业务招待费、使用虚假的个人消费发票报销等方式,侵占公司资金,为自己增加了收入。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鉴定意见书显示,2006年到2009年,沈颢等人用这种方式共套取公司资金200余万元。其中,沈颢领取70余万元。
沈颢涉嫌的另一个罪名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2010年前后,21世纪传媒旗下的一些公司落户上海某经济园区,并成为园区内的税收大户。2011年,公司财务总监乐冰按照沈颢的指令,以撤离注册园区为砝码,要求经济园区给予公司高管个人好处费。警方查明,该经济园区于2011年、2012年分别给予20万元人民币现金,共计40万元,沈颢与乐冰各分得一半。
“迷航”之后忆“初心”
警方介绍,从9月25日被带走接受调查至今,沈颢进行了深刻反省。
“有一种强烈的撕裂感,至今让我痛苦不已、泪流满面。”拿起纸和笔,回首20余年的从业道路,曾写出“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的沈颢,在忏悔书中这样写道。
执掌21世纪报系后,沈颢带领团队开疆拓土,力图成为中国商业报纸的领跑者。在媒体转型的急于求成与短期经济利益的利令智昏下,他违背了自己的价值观,让商业利益绑架了自己的公信力原则。
沈颢说,自己还有一种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没有充分反省这种行为的恶劣性质。
随着职位升高、权力加大,沈颢有了越来越多触手可及的挣钱机会。在同事眼中一向内敛清高的他,也出现了一些自己都不曾料到的变化。
“近年来,我每年的收入接近200万元,在物质方面早就衣食无忧了,然而我依然没有克制住自己的贪欲,把手中的权力当成捞取个人好处的工具和资本。”
据警方介绍,2012年,沈颢的家人要去美国,适逢公司其他高管也要赴美国出差。于是,沈颢要求助理以他的名义一起订机票,之后将机票改为家人的名字,并将机票费用以其个人因公出境的名义报销。
“有了这一次后,我觉得挺好的,既为自己节省了开支,又没什么风险,以后又多次重犯。”沈颢供述。
他还交代,他曾经采取自批自借的方式,让助理以个人名义向公司借出外汇,用于家人的出国或留学费用;收受索取下属公司注册地给予的好处、利用虚假发票报账获利,累计涉案金额已超100万元。
“始以小恶,无伤大雅,日积月累,终成大患。”这是沈颢的深切感悟。在讯问中,每次提到同事家人,依然一头长发的沈颢总会泪流满面,说出一连串的对不起。
“莫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既失,后悔莫及。”此刻,沈颢手中的笔更像一把解剖内心的手术刀。
据新华社上海11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