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这一季美丽中的重要景致。5年大师杯,永久大师赛举办地,这是ATP对上海的肯定;全国第一的网球人口,组织有序丰富多样的民间联赛,这是市民对于网球的热爱;政府的全力投入,企业的无私相助,这是上海打造“网球城”的赤诚雄心。
13年,之于一家大型企业只不过是转瞬即逝,但城开集团助力于上海网球运动的普及走过的这十三载春秋却让人肃然起敬。
如果大师赛是属于明星的秀场,那“城开杯”业余赛则是属于民间的ATP。准入的零门槛,人人皆可参与的模式也早已深入人心。如果ATP的到来给予的是市民对于网球热爱的萌芽,那么“城开杯”赛事则是真正将市民引入球场的功臣。通过民间赛事吸引市民参与网球运动,以团体赛模式引入业余俱乐部;在这样的体制下,每一位参与者都收获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或是提升了球技又或是收获了友情。放之国内,赞助业余网球赛事的企业不在少数,但“城开”的难能可贵在于他十多年的坚持。
普及网球仅仅依靠政府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将企业的经营模式与理念注入到体育产业的开发既是有益的也是必须的。城开将自己的企业文化与网球运动相结合,在普及网球运动的同时也不忘培养青少年人才。而运营赛事所得又无偿投入到社会网球发展之中。
送走了大师赛,接踵而至的就是“城开杯”俱乐部秋季团体赛。赛事吸引了沪上大大小小30支俱乐部参赛。选手中既有初学网球的菜鸟,也有业余网坛的高手;既有平日身处写字楼的白领,也有来自各地高校的学子。李先生是其中一支参赛队伍的领队,由于俱乐部成员构成较为年轻化,加之球队平日系统化的训练,李先生所在的队伍一直是沪上业余球队中的佼佼者,他告诉记者,此次他们参赛的目标就是夺取冠军。雷先生则是从苏州慕名来参赛的一名选手,他告诉记者13年前他便得以参加了第一届“城开杯”,13年后的再一次相聚,令他十分激动。初学网球的小邵则直言参赛前就准备好了“一轮游”,不过这并没有打击她的信心,因为小邵为自己能够与许多高水平球手有交流而感到心满意足。
“城开杯”举办已有13个年头,现在已经成为上海市民业余联赛的典范。虽然比赛不设奖金制度,但是每年报名参赛的队伍仍是络绎不绝,参加“城开杯”比赛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市民,更多的是一次“以球会友”的大聚会。赛事为参赛者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而每位选手则以他们对网球的热爱带动了赛事的进步与成熟。
“网球之城”的打造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企业以及市民,都在用属于自己的方式为着同一个梦想而努力。一座城市、一场竞赛、一群球迷,网球给予我们的是一个共同的期许,而我们也在编织着属于这座城市的网球之梦。
本报记者 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