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记者对话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金主”“话务员”——~~~
本报记者对话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金主”“话务员”——~~~
本报记者对话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金主”“话务员”——~~~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对话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金主”“话务员”——
“这行来钱快”但“总是要还的”
潘高峰
  三十而立。昨天,是台湾人萧某的30岁生日。

  就在昨天,本报首家披露了上海警方侦破“2·7”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的经过。萧某就是这个电信诈骗团伙的头目,俗称“金主”。这也是上海警方首次抓获这么高层级的电信诈骗团伙核心人物。

  这个电信诈骗团伙究竟是如何分工运作的?为何屡屡行骗得逞,又能快速卷走被骗款项?昨天,记者采访了专案组刑警宋臻伟,并对话了“金主”萧某和“话务员”黄某。

  侦查员

  产业链分工明确

  宋臻伟是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刑侦支队反侵财队副队长,在侦破这起案件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抓住首脑萧某,他和同事在广东东莞整整呆了3个月,对于犯罪团伙的架构和运作了如指掌。

  记者(简称记):这个犯罪团伙的构成是怎么样的?

  宋臻伟(简称宋):一个电信诈骗团伙,一般由“金主”“导演”、电话组、取款组几个部分构成,这个团伙还有专门负责洗钱的,已经形成分工明确的犯罪产业链。

  记:具体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呢?

  宋:“金主”和“导演”是犯罪团伙核心。一般“金主”找到“好导演”,编了“好剧本”,就会出钱“投资”,拉一个队伍出来行骗。

  这起案件中,“导演”孔某在案件侦破时已经死亡,死因是被高利贷追债,烧炭自杀。

  电话组,专门负责打电话,直接与被害人接触。最开始是一线话务员,在被害人中圈套以后,再将电话转至冒充银行客服的二线话务员。

  取款组,工作主要是确保被骗的资金快速转走、提现。

  首先,取款组会利用互联网在58同城、QQ、微信群上收购带有网银U盾的银行卡,然后快递去台湾。这些银行卡被称为“人头账户”。

  每天早晨,取款组组长都要做一些小额转账,确认为“活卡”还没有被银行查封后,就将这些卡编号,把卡号报给电话组。

  一旦诈骗转账成功,电话组骨干将卡号告知取款组组长,组长立即快速将被骗钱款通过网银全额转至其他多个银行卡账户(俗称二级账户),再从二级账户分账转至取款落地账户,由被称为“车手”的取款人分赴台湾各商业银行网点取款,再由取款组组长当天交给团伙会计进入洗钱环节。

  在这个团伙中,还有一名姓吕的犯罪嫌疑人承担洗钱、发工资等职责。一般3至5天内,她会把钱送到一个用烟酒行为掩护的地下钱庄,通过非法手段跨境洗白。

  记:这些非法所得如何分配?

  宋:一部分赃款通过公司工资形式发放,取款组提成10%,钱庄洗钱收入10%,吕某则拿固定薪水每月3-5万元新台币。另外大部分钱款被送至萧某在台湾的妹妹和女友手中。两人在大陆开设银行账户,将钱汇来大陆,供萧某使用。电话组一线话务员月薪8000元人民币,二线话务员则以提成为主,提成20%,再分一部分给一线话务员。

  “金主”

  出来混总要还的

  昨天下午,在黄浦区看守所内,记者见到了“金主”萧某。萧某告诉记者,昨天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女友和孩子,才意识到30岁生日到了。他以前不曾想到,迈入而立之年的这个生日会在看守所里度过。

  记:怎么会做电信诈骗的?

  萧:我的朋友圈里做这行的比较多。听他们说来钱容易,所以我也做了这行,这样来钱快。

  记:你能行骗成功,和掌握大量客户信息有关,这些信息怎么来的?

  萧:这些人的资料都是从skype(网络电话)上的联络人买来的,一份资料3-5元钱,我觉得是黑客集团从数据库找出来的。从开始做到被抓,我买了1万多个客户资料。

  记:行骗成功率怎么样?

  萧:我们都有剧本,每天都要演练如何说得比较像,让被害人相信。

  记:如果有人上当,你们多久能把钱取走?

  萧:很快,一转账话务组立刻告诉取钱组,会在10分钟之内将钱全部转出,取完不过半小时。然后完成整个洗钱流程,到钱转到我这里,大概一周时间。

  记:今天是你30岁生日,有什么想说的吗?

  萧:……(沉默)我昨天想到了台湾女友和孩子,民警给我笔录时才想起来今天是生日,没想到会在看守所里过。不过,我知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我想我大概出不来了吧。

  “话务员”

  生意不好入歧途

  1993年出生的黄某刚满21岁,民警抓她的时候,她竟然说要化个妆再走。在看守所里,她也格外在意自己的一头长发。进看守所前,爱美的她反复跟民警说希望不要剪头发。

  记:你怎么会当诈骗团伙话务员的?

  黄:我中专学的服装设计,到东莞开服装店。后来扫黄,小姐都走了,我们生意不好,就把店关了。在网上看到有人招聘客服人员,要求容貌端正,普通话标准,月薪8000元,我就去应聘了。

  记:到了越南主要做什么?

  黄:做京东商城的客服人员。

  记:真的是京东商城的客服吗?

  黄:不是。一开始不知道,后来发现不对,但他们收了我们的护照,我也没办法,只好照他们说的做。

  记:你每天打多少电话?

  黄:他们给我四五十份客户资料。一般一天能成功二三个,我负责一线,二线情况不清楚。

  记:你和萧怎么认识的?

  黄:我不知道他是老板,在越南的时候,他来过一两次公司,见过,但从来没说过话。后来回大陆了,我朋友有他的微信,就约着一起出来玩,后来我就跟他在一起了,也就是最近一两个星期的事情。  

  记:后悔吗,因为这个进来?

  黄:(突然沉默了很久)他说让我等他一年,明年生日之前就跟我结婚,说过好几次,喝酒时说过,平时也说。现在,我也不知道了……

  记:你知道他在台湾有女朋友吗?

  黄:他说他老婆死了啊!(情绪突然激动)我不花他的钱的,我从越南回来就又开服装店了,平时也是自己租房子住。本报记者 潘高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申城社区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法谭
   第A26版:新民法谭
   第A27版:新民法谭
   第A28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自贸之窗
   第B06版:城里城外/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证券指南/金市汇市
   第B08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海归心声
   第B12版:金融天地/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创业钱途
   第B14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网上网下
   第B16版:艺术家具专版
“这行来钱快”但“总是要还的”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7“这行来钱快”但“总是要还的” 2014-11-21 2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